中評社北京10月24日電/共享單車正成為互聯網和媒體圈的新寵兒。
與它的前輩網約車一樣,驟然湧入的資本裹挾著超乎尋常的曝光量,短期內輕易為其拿到了這個圈子最核心的話語權。很多人如同當年看滴滴和快的一樣,開始著目於這兩家之間、抑或是巨頭們與這兩家之間的紛擾糾葛。
依循舊例是人們的本能。尤其當上輪競賽的勝利者滴滴等公司也在其中積極奔走,這輪競賽的戲劇化也更甚一步。
然而,與當年鋪天蓋地的打車紅包雨不同,時至如今,人們所能看到的共享單車熱潮似乎還囿於校園和某些小圈子之中。
在北京上地和西二旗地鐵站,一周前,ofo選擇將首批校外車投放於這兩地,更早的摩拜則在此恭候多時。科技圈的上班族是這些地域的主角,他們樂此不疲的嘗鮮,隨之也讓ofo與摩拜身披彩甲。
但當區域擴大到整個北京城,我們看到的數字可能就尷尬許多----ofo的投放量至今還未過一萬;摩拜可能也只有萬餘,畢竟其經營快半年的上海也只有幾萬的數量。
街邊行走間偶然一瞥,堆放的單車大黃與亮橙交相輝映,在霧靄沉沉之下的十月京城下倒是格外奪目。但顯然,投放的數字甚至還未完成最初步的全城覆蓋,更難言如當年滴滴快的時代那般全民上陣。
同化之路
在科技界,競品越做越相似的先例數不勝數。
成立之初,摩拜高價車+自產的重模式迥異於ofo低價車+採購的輕模式。重模式的另一面是高風險,這一度引發了眾多業內人士對摩拜的擔憂。
然而峰回路轉,到10月初,ofo先是宣布將進入所謂的“3.0時代”,對旗下單車硬件進行全面升級。ofo聯合創始人張巳丁告訴騰訊科技,經過升級後,ofo一輛單車的成本業已上漲到300多元。
之後在上周,摩拜發布Lite版本,不僅拋棄其原本的無鏈條設計,還將其整車成本從3000多元控制在數百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