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9日電/從2013年11月12日,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到2015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公布《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截至目前,“1+N”配套文件陸續出台,新一輪國企改革在不斷推高的輿論聲中逐步走向深化。這一輪國企改革啃的都是硬骨頭,難度大、挑戰多。改革不能一蹴而就。因此,率先行動起來的地方和企業,大多選擇了“守住底線、試點先行、平穩推進、釋放活力”的改革路徑。然而,因為看不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一時間,“國企改革進程緩慢”“雷聲大、雨點小”等論點甚囂塵上。
2016年7月下旬,中央和地方主流媒體深入各地調研,推介了12個“國企改革樣本”的創新模式與改革經驗,著力還原前一階段國企改革的真相和全貌。
十二樣本的改革之所以能典型引路、釋放改革利好,是因為這些地方和企業都在改革中堅持黨的領導、加強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強化“兩個責任”落實,形成責任分解、檢查監督、倒查追究的完整鏈條;是因為這些樣本基本都有著較好的改革傳統,如廣東一向開風氣之先,國投一直把改革創新作為企業的發展生命線;是因為這些樣本均能做到系統謀劃,規避了很多改革誤區,做到了利益最大化,比如幹部任免、信訪等敏感問題,如何在執行中謀求共贏,是改革的一大挑戰;是因為這些樣本都能將國企改革與供給側改革結合,將產業布局與金融布局結合,將提質增效與創新創業結合,這些新思路新做法,展現了改革樣本的時代智慧;是因為這些改革樣本實現了以改革帶發展、以發展促改革的良性循環,在經濟大局發展趨緩的背景下,幾乎所有樣本的發展速度都有所提高,改革效果都較突出。
系統推進 快人一步
國企改革從來都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廣,所需支持多。在新一輪國企改革中,中央高度重視,組建了以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同志擔任組長的國務院國企改革領導小組,協調各部委聯合推進國企改革事宜。
從工作層面看,國企改革十二樣本的改革路徑和方案各具特色,有的差別還比較明顯,但有一點無疑是共同的,即先行者們在全國的改革大局中快人一步,而且,快人一步的背後是黨的領導給力、制度激勵到位等諸多因素。
在地方層面,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市長楊雄十分重視本地的國企改革。山東省委省政府從一開始就確立了山東國企改革“走在前列”的基本定位。重慶市市長黃奇帆是全國知名的專家市長,對國企改革等經濟問題獨具見解,曾一手打造了重慶的“八大投”現象。新一輪國企改革中,黃奇帆再度披掛上陣,設計了重慶新一輪國企改革的基本藍圖,並強力進行推動,使得重慶國企改革方向明確、進展順利。
數據顯示,重慶、山東、上海等地國企上半年的各項關鍵數據均領先於全國平均水平。應該說,這與前述各地改革的進展較快有著密切關聯。
相反,一旦主要領導不重視國企改革,或者對中央改革原則領悟不到位,則國企改革必然遲滯艱難,甚至會出現倒退。比如有的地方簡單地將國企改革理解為“混改”,舍此之外無動作,為當地的國企改革增加了很多不確定因素。
強化激勵 凝聚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