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1日電/近日,國家網信辦等3部門嚴查“無證”及違規直播平台,關閉直播間近9萬間,封禁違規賬號3萬多個,一些小型直播平台面臨被清退風險。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新年伊始,業界排名靠前的幾大直播平台大規模拓展業務,映客直播在全國各地舉行“新年日出直播”活動,獲得好評;微鯨聯合騰訊玩轉VR直播,收益頗豐……
種種跡象表明,直播領域正在顯現“虹吸效應”——掌握核心資源、具有內容優勢的大型直播平台對粉絲的吸引力不斷加大,並通過融合發展,將直播做成具備完整生態體系的“文化產業”,而大多數小型平台則在重拳監管和內容匱乏的境況下,逐漸失去競爭力,直至被市場淘汰。
困境:小平台面臨危機
“短短半年期間,3個部門出台了4個規範性文件,一個細分行業引起這麼大的監管動作,非常罕見。”談到近來有關部門對網絡直播的治理,阿里巴巴移動事業群法務副總監孟潔這樣說道。在她看來,網絡直播是一個法律意義上的“高風險”行業,涉及內容、版權、隱私等各個方面。
重拳治理下,網絡直播平台開始分化。過去依靠“秀場”模式生存的小型直播平台步履維艱。尤其自去年9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發《關於加強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服務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機構和個人“持證上崗”以來,這種分化呈現出加速態勢。據了解,截至2016年5月31日,廣電總局共頒發588張許可證。這些持證機構大多為新聞出版、企事業單位、大型視頻網站等。而在直播領域,目前只有騰訊、優酷土豆、愛奇藝、YY、映客、虎牙等大型直播平台擁有許可證,在這一硬性壁壘下,小型“無證”的直播平台被清退只是時間問題。
除了客觀上監管環境趨嚴,直播平台的兩極分化還有其“內在邏輯”。目前,直播平台過去所依靠的“顔值模式”、“無聊經濟”已露疲態。新鮮度過後,過去的秀場直播再難吸引粉絲關注。
這在直播平台的運營賬面上得到體現。據了解,單從運營成本來說,同時在線人數每達到百萬人,直播平台每月的帶寬費用就要花掉3000萬元左右,而對於既沒有資本輸血,又不能像過去一樣打“擦邊球”盈利的小平台而言,這是一筆無法承受的負擔。同時,由於業務同質化嚴重等問題,目前大多數直播平台都處於虧損狀態。有業內人士甚至預測,在目前不到300家網絡直播平台中,能夠存活下來的不過幾十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