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習近平總書記對台重要論述的語言藝術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2-01 00:12:44


 
  兩岸同胞同屬一個中華民族,兩岸血濃於水的情感是國家統一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情感維繫和心理基礎。對於這份血脈聯繫,習近平總書記用“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心之相繫、情之相融”來加以描述,這十六個字連用四個四字短語,前八個字在音律上具備押頭韻的美感,後八個字在形式上講究對仗的工整,不僅將兩岸同胞的血脈聯繫講透徹了,而且具備語音和文字的美感,情真意切,表意準確,意韻深遠。對於兩岸同胞命運與民族命運的關係,習近平總書記又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法,提出“民族強盛,是同胞共同之福;民族弱亂,是同胞共同之禍”,將兩岸同胞與民族興亡的關係揭示得十分清晰。對於兩岸同胞的種種複雜關係,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11月7日與馬英九會面的講話中,使用了“打斷骨頭連著筋”的表述,不僅形象地說明了兩岸儘管歷經分合、摩擦乃至兵戎相見,但始終命運與共、血脈相連的歷史情懷,而且言辭懇切,感人至深,已經成為兩岸交往的經典用語之一。

  對台工作的政策宣示和立場言說,本是一項政治性極強的工作,一些重大提法也務求準確。習近平總書記在對台論述中,多次運用了修辭的方法,為對台政策宣示和立場言說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增強了語言的說服力和感染力,讓敏感、嚴肅的對台工作話語更具鮮活感和生命力。

  樸實動人真情實感:鼓舞和凝聚兩岸民心

  兩岸民心承載著兩岸交往的航船,民心所想所盼,就是兩岸關係發展的根本方向。如何鼓舞和凝聚兩岸民心,是對台工作的重要環節,也是堅持寄希望台灣人民的方針絕不動搖所必需。鼓舞和凝聚兩岸民心,需要政策引導和宣示,需要利益的釋放與互惠,但歸根到底還是需要以真情實感打動兩岸民眾,特別是打動台灣民眾。習近平總書記對台系列論述,秉持平易近人的一貫風格,以樸實的話語表現真情實感,觸動兩岸民眾心靈,也展現了大陸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造福兩岸民眾的誠意,對於鼓舞和凝聚兩岸民心具有重大意義。

  兩岸民心的凝聚究竟在兩岸交往中佔據什麼樣的地位,發揮著什麼樣的作用,兩岸民心的凝聚要到何種程度?這些問題既是感性的認知問題,也是值得深思的戰略問題。2014年9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台灣和平統一團體聯合參訪團時,指出:“我們所追求的國家統一不僅是形式上的統一,更重要的是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兩岸民眾的心靈契合,被提高到與形式統一同等重要的位置,不僅是實現國家統一的過程性目標和價值,而且具有了結果意義的價值意涵。心靈契合地位的凸顯,豐富了“一國兩制”的內涵,是對“一國兩制”在台灣地區具體實現形式的創新與發展,也是“一國兩制”在歷經三十多年風雨後的一次理論飛躍。“心靈契合”用樸實的語言,闡述了兩岸統一的民心標準,將兩岸民眾的相知、相依、互信、互賴的關係清晰、準確地表達了出來,感染力強,傳播價值大,已經成為兩岸交往的主流用語,在兩岸深度傳播。

  對於如何通過兩岸交往實現心靈契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親情不僅能夠療傷止痛、化解心結,而且能實現心靈契合。我們尊重台灣同胞自己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也願意首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歷史不能選擇,但現在可以把握,未來可以開創。”這句話,突出了兩岸親情在撫平兩岸歷史傷痛中的作用,也體現出對於台灣同胞的理解與信賴,更展現了直面現實和未來的勇氣與決心。對於兩岸交往面臨到的困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任重道遠,需要加深兩岸同胞相互信任。同胞有了互信,很多難題就容易找到解決辦法。”這句話沒有使用華麗的辭藻,卻講透了互信在克服兩岸困難中的重大價值與作用。對於兩岸青年交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兩岸青少年身上寄託著兩岸關係的未來。要多想些辦法,多創造些條件,讓他們多來往、多交流,感悟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潮流,感悟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趨勢。”這句話用四個“多”表達了增加兩岸青年交往的殷切希望和具體要求,又用兩個“感悟”,如同長輩一般,向兩岸青年道出了交往時應當注意的要點和目標,極具啟發性。這些話語,目的明確、語言樸實、情真意切,表現出習近平總書記對於兩岸強化交往、實現心靈契合的希望,在平凡的話語中直指人心。

  在兩岸交往中,台灣民眾的複雜心態是達致心靈契合必須考量的重要因素。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講話中,表達了對於台灣民眾複雜心態的認知與理解。在2014年2月18日會見連戰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論是幾百年前跨越“黑水溝”到台灣“討生活”,還是幾十年前遷徙到台灣,廣大台灣同胞都是我們的骨肉至親。這段話一方面回顧了台灣民眾從大陸遷徙至台灣的歷史,表明兩岸的血脈聯繫,另一方面也展示了大陸對於台灣民眾艱辛歲月的認知,體現出對於台灣民眾的真切關心與關懷。同時,習近平總書記還指出:“台灣同胞因自己的歷史遭遇和社會環境,有著自己特定的心態,包括特殊的歷史悲情心結,有著強烈的當家作主的‚出頭天‛的意識,珍視台灣現行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希望過上安寧幸福的生活。將心比心,推己及人,我們完全理解台灣同胞的心情。”台灣民眾的“出頭天”意識,在相當長的時期是一個敏感話題,涉及島內本土主義思潮和台灣意識等複雜問題。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直面問題,直抒胸臆,表達了對於台灣民眾特殊情緒的理解與寬容。

  習近平總書記對台系列論述中,類似於上述樸實無華卻情感充沛的語句俯拾可見,情真意切者有之,言辭懇切者有之,噓寒問暖者有之,傳遞出對於兩岸民眾交往的關心與關注,傳遞出對於台灣民眾的關懷與關切,是大陸對台灣地區以及台灣民眾情感的真實寫照。

  引經據典:在中華文化語境中凸顯同胞情

  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財富。台灣民眾對於中華文化的傳承與情感是“與生俱來、渾然天成的,是不可磨滅的”。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中華文化對於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意義。多個講話中,都提到了文化的重要性。特別是2016年11月1日會見洪秀柱時,將“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作為發展兩岸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出“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植根在兩岸同胞內心深處,是兩岸同胞的‚根‛與‚魂‛。”習近平總書記的對台系列講話,不僅強調中華文化的重要性,而且身體力行,引經據典,在中華文化語境中凸顯兩岸的同胞情。

  “兄弟同心,其利斷金”,源自《周易·繫辭上》,原文為“二人同心,其利斷金”,意思是兄弟二人團結起來,凝聚的力量就像鋒利的刀一樣能夠切斷金屬。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使用了這句表述,形象地描繪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對於兩岸的重大意義。用“兄弟同心,其利斷金”來表述兩岸關係再貼切不過了:1、“兄弟”描繪了兩岸天然而成、不可磨滅的親緣關係,與“兩岸一家親”等標識性概念相呼應,是對於兩岸歷史淵源的總結;2、“同心”又包含了對於兩岸在現實層面結束政治對立,協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期盼;3、“其利斷金”表現出兩岸攜手對於中華民族長遠未來的重大意義。“兄弟同心,其利斷金”,貫通兩岸歷史、現實和未來,表達了對於兩岸民眾攜手團結的希望。

  “守望相助”,出自《孟子.滕文公上》,曰“鄉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2月18日會見連戰時指出:“不管兩岸關係歷經什麼滄桑,兩岸同胞始終心心相印、守望相助。”守望相助,十分形象地描繪了兩岸隔海相望的情境,也表現了兩岸始終同屬“一個中國”的場境,又揭示了兩岸無懼風雨、相互扶持的意境。情境、場境和意境同歸於“守望相助”的中國傳統文化話語中,溫馨之間更見真情。

  “慮善以動,動惟厥時”,出自《尚書.說命》,意指考慮妥善而後行動,行動應當適合它的時機。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5月4日會見朱立倫時,引用了“慮善以動,動惟厥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和難題,國共兩黨都要勇於面對,彙聚兩岸同胞智慧,積極探索解決之道。雙方可以在一個中國原則下進行平等協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關鍵是要‚慮善以動,動惟厥時‛。”習近平總書記的這句話,目標指向明確,就是國共攜手解決兩岸間敏感而複雜的問題,特別是政治分歧和難題。對於解決這些問題,中國大陸一直主張在“一個中國”框架內,通過平等協商,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在此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使用“慮善以動,動惟厥時”,對於解決兩岸政治問題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應對方法:1、解決兩岸政治問題,應當把握歷史大勢,考慮周全,不可草率為之,更不可枉顧歷史趨勢形成不具有現實可能性的方案;2、推進兩岸政治問題的解決,在具體操作上應當把握時機,不可錯過最佳的歷史機遇。這句話暗含著對於國民黨積極採取行動,為解決兩岸政治問題積極行動的希望,也表達著中國大陸對於國共交往的戰略底線所在,如“草蛇灰線、伏脈千里”的意蘊,發人深省,意義深遠。

  習近平總書記對台系列論述的用典,能夠把握經典語句的原意,又在此基礎上適當引申與改造,使之更加符合兩岸關係的實際需要,既堅持經典語句的本意,又能藉助具體的環境情勢暗含引申義在其中,使得經典語句的效果獲得昇華。

  結語

  總體而言,習近平總書記對台系列論述不僅立意深刻、內容豐富,而且對於語言藝術的拿捏也十分到位。語言的內容與形式獲得了高度的統一與完美的融合,十八大以來對台工作的新戰略、新思想和新理念,在語言藝術的使用和發揮中,更具感染力和說服力,也更能為兩岸民眾特別是台灣民眾所認知和接受。習總書記對台系列論述的語言藝術,已經和其中深邃的戰略思想一樣,成為理解習近平對台戰略思想必不可少的環節,值得進一步思考與研究。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7年2月號,總第230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