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的突出問題,就是治理的重點:一是堅決取消事業單位不合理收費,二是堅決杜絕中介機構利用政府影響違規收費,三是行業協會商會不得強制企業入會或違規收費。
規範的“大招”,有這麼幾項:一是盡快推出一批制度性、管長遠、見實效的清費舉措,二是抓緊建立收費目錄清單制度,三是切實減少涉企收費自由裁量權。
也就是說,政府收費要給企業一本明白賬,保留的合理收費要列入收費清單,並向社會公開。清單上沒有的,政府部門和社會組織一分錢也不能收!而且,這個清單將覆蓋“中央、省、市、縣”四級,收費項目有調整還要實行聯動。收費清單,就是企業的保護傘!
國務院要求,各部門要負起責任抓緊清理,盡早給百姓和企業一個滿意的交代,今年年底要讓企業和百姓切實感受到清費成效。眼下,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正在組織對涉企收費進行新一輪清理規範,將研究提出取消、停征和減免一批涉企收費項目。
但也有人擔心,在財政收入放緩的大背景下,政府清理規範收費,大力實施降費有戲嗎?政府部門自己割自己的肉,能徹底嗎?
“稅收法定,收費也應當法定。降費要進一步規範化,該取消的要取消,該保留的也要說明為什麼保留。”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認為,清理收費不能像割韭菜一樣,現在割掉一批韭菜,過一陣子又長出來了。降費需要加強法制建設,今年財政部將研究起草政府非稅收入管理條例,就是在朝這個方向推進。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劉劍文表示,加大力度清費降費,目的就是給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激發市場活力。政府有權不能“任性”,除了稅收法定,政府向企業收的每項費用都應該是法定的。沒有法律、行政法規依據的,政府不能隨便收費。
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科學研究所所長李萬甫認為,國家應加快清費立稅進程,切實將適合稅收形式徵繳的收費項目、基金項目改為稅收。在明晰政府事權和規範政府支出的前提下,控制政府規模膨脹。
(來源: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