併購後的壟斷嫌疑
美國民用航空發展史的分水嶺之一,當屬1978年時任美國總統吉米·卡特簽署《空運管制解除法》。在此之後,獲得自主定價權的大大小小的航空公司,從過去單純地比拼機艙服務,發展到機票價格大戰,優勝劣汰在所難免。特別是過去數年來的兼並重組,令美國國內航空市場集中度增加,原本九家規模最大的航空公司如今只剩四家。
美國航空市場基本分為幹線公司、地方公司和廉價航空三個檔次。“9·11”恐怖襲擊對美國航空業造成巨大打擊,乘飛機旅行的需求大幅度下降,導致航空公司收入下降。此後,很多傳統航空公司申請破產或者進行了合併重組。更低的票價和低成本航空公司運輸能力的增加使傳統航空公司更加無利可圖,廉價航空公司與傳統航空公司之間的差距被大幅縮小。從2005年起,整個行業出現了進一步的聯合,這使航線布局更加合理,運營成本更低,競爭也更加激烈。十年前,美國次貸危機爆發,然後是國際金融危機蔓延,隨後國際油價又迎來暴漲期,美國航空企業抱團取暖的意願越來越強烈,美國航空業老大的寶座幾度易手。
2008年,達美航空通過兼並西北航空,成為美國第一大航空公司。
2010年,美聯航與大陸航空合併成的美國聯合大陸控股有限公司,一躍成美國航空業龍頭。
2013年,美國航空公司和全美航空公司宣布合併,按收入和乘客數量計算,合併後的新公司成為世界最大的航空公司。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底,因當時經營狀況難以為繼,美國航空公司曾申請過破產保護重組。
美國司法部和反壟斷機構對美國航空業進行併購一直持謹慎態度。一些立法者認為,合併將減弱航空業競爭,不符合公眾整體利益,影響較小社區得到的航空服務。2007年1月,由於多名政界人士反對,美國聯合航空公司被迫放棄合併合眾國航空集團公司的計劃。
但在美國經濟大幅滑坡,失業率居高不下的背景中,美國政府最終妥協,給這些航空巨頭之間的併購打開了綠燈。
新華社的報道稱,這些兼並重組導致航空業缺乏有效競爭,形成近乎壟斷的格局。目前,美聯航、達美航空、美國航空和西南航空四家最大航空公司控制了約八成美國國內航空市場。在市場被少數企業瓜分的同時,美國民航企業利潤已接近歷史新高。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數據,去年美國航空企業利潤總額超過200億美元,超過歐洲、亞洲、中東、拉美和非洲地區航空公司淨利潤的總和。在航空服務飽受詬病的同時,美國卻成為全球最掙錢的航空市場。近乎壟斷的航空市場導致航空公司喪失改善服務的動力,甚至出現了退化趨勢:機票越來越貴,座位越來越小,服務越來越差。“有時候,坐飛機就像是一幕‘殘酷戲劇’。”美國全國商旅協會副主席邁克爾·萊昂斯這樣描述在美國坐飛機的感受。
還有報道稱,美國航空業正在極力排斥外來競爭,防止卡塔爾航空、阿聯酋航空等國外企業搶奪本土市場。美國航空、美聯航和達美公司的老板們今年2月聯合求見國務卿蒂勒森,稱上述航空公司擁有所在國政府的大量“補貼”,構成不公平競爭,並威脅到美國就業。
(來源: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