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蘋果——或許是在未來——作為一個公眾號而開設在微信裡之後,它也將適時的轉變身份,變成規則的遵從者,全盤接受微信劃出的活動框架,老老實實的運營漲粉,嫌慢就去找廣點通。
無論是哪一種場景,都沒有一方卑躬屈膝、一方趾高氣昂的畫面,依托於經驗和情緒的虛構劇情,也委實並不存在。
至於騰訊是否真的有一天能夠威脅到蘋果,這個概率倒是沒有否認的必要,科技公司的疆域從來就不曾靜止,來日方長,一切皆有可能。
只是過於急切的想要渲染中美兩大巨頭的交鋒,實在還是早了一些,微信的所作所為,在尺度上都沒有超過Facebook的「小動作」:
2012年,Facebook推出App Center(應用中心),比微信「小程序」更早的染指了輕應用分發業務;
2013年,Facebook推出了深度定制的Launcher,並以合作形式進入智能手機生產領域;
2015年,Facebook發布新聞服務Instant Articles,和蘋果News爭搶媒體機構,並提出更為可觀的分成方案;
2016年,蘋果開始大幅強化iMessage的功能及體驗,直接和Facebook的IM產品發生競爭;
到現在為止,Facebook在App Store裡上架的各款應用都安然無恙,也沒有任何英文科技媒體會做出選題,討論蘋果會不會封殺Facebook、你們究竟是選Facebook還是選蘋果。
另一方面,由於的確涉及到支付通道不可被替代的底線原則,微信醞釀多時的付費閱讀功能恐怕還將無限期延後,這對那些沒有相應包袱的產品——比如喜馬拉雅和得到——反而是一個意外的利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