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23日電/大規模城市化讓亞洲、南美洲等地的發展中國家核心城市承受巨大人口壓力。在英國這樣的發達國家裡,首都倫敦曾同樣面對人口和資源過度聚集帶來的多方面挑戰。英國政府很早就開始在首都經濟輻射帶內建設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新城,分擔人口壓力並承接部分產業發展功能,同時以新城為“試驗田”推動綠色智慧城市建設。
新經濟繁榮發展的新城
英國政府在20世紀上半葉就開始不斷探索在倫敦周邊建設新城來緩解人口和經濟發展壓力。這段時期也正是英國所謂的“新城建設運動”。最終有多座新城拔地而起,米爾頓凱恩斯就是其中一個。
經過50年的發展,米爾頓凱恩斯已成為英國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的出色代表。這個位於倫敦西北72公里處的新城本身占據很大的位置優勢——離首都距離適中,還在劍橋和牛津兩個大學城中間,形成一個所謂的“劍橋-米爾頓凱恩斯-牛津弧形地帶”。這一區域聚集了大量科研人才和科技創新企業,為新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
米爾頓凱恩斯從當初幾個小村莊發展到如今人口近27萬的城市,三分之一的就業崗位來自知識密集型產業,高於英國全國平均水平,並且這個城市擁有的創業公司數量在英國排前三。
小城市的“大城市病”
然而,儘管有倫敦等大城市的經驗教訓在前,米爾頓凱恩斯的早期規劃仍走了彎路。
據英國政府下屬的“未來城市發展機構”介紹,最初的城市規劃還是偏向傳統的以車輛為核心的交通體系,並且將城區簡單地按工作、居住等功能區劃分。但決策者們後來意識到這無助解決城市人口不斷膨脹後出現的交通擁堵問題,同時簡單的功能區域分割會導致一些城區白天有如空城,另一部分區域則人流過度集中,加劇交通和尾氣排放污染等問題。
米爾頓凱恩斯市政委員會負責未來發展戰略的官員傑夫·斯內爾森告訴新華社記者,城市快速發展帶來不少挑戰,其中一個焦點問題就是交通堵塞,這也是由於當初的交通體系是圍繞汽車來建立,因此“我們引入‘智慧城市’規劃來緩解這個問題,鼓勵公共交通出行、普及電動車等低排放交通工具的使用”。
智慧方案解決城市難題
目前人們理解的所謂智慧城市,是利用信息和通信等技術來提高城市服務的質量,減少資金和資源消耗,並且更加有效、活躍地與市民建立緊密關係的一種現代城市模式。以物聯網、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智能技術能夠幫助解決城市化過程中遇到的挑戰,優化資源配置,通過更好地管理供給和需求來改善城市服務。
在交通方面,米爾頓凱恩斯目前已推行了不少新措施。例如,城區兩萬個公共停車位安裝了智能感應器,能監控車位使用情況。基於這些數據,市政當局已開始提供實時停車信息服務,當地居民利用智能手機上的專屬應用就可隨時看到目的地最新停車信息;更多傳感器和監控裝置會陸續在市區路面上安裝,以便居民對整個交通情況一目了然。
此外,隨著當局投資建設了大量電動車充電設施,該市註冊的電動車數量近年來大幅增長。另一方面,米爾頓凱恩斯在無人駕駛技術發展上走在英國前列,2016年已開始在城區路面測試無人駕駛汽車。
這都只是建設綠色智慧城市的起步措施。目前對智慧城市的建設國際上還沒有統一標準,各地都還在探索。但智慧城市的概念無論如何變化,很重要的一點是基於物聯網技術實現“萬物互聯”,而這一切的前提在於如何綜合利用海量數據。
“未來城市發展機構”首席信息技術官亞爾莫·埃斯凱利寧對新華社記者說,在下一波智慧城市建設浪潮中,城市本身需要扮演一個更主動的角色,讓更多居民參與進來,並用數據驅動的方式幫助開發者和中小企業推出更具創新性的服務,比如以需求為導向的交通出行服務。
米爾頓凱恩斯智慧城市規劃的一個核心項目就是城市數據中心。這個由市政當局管理的數據中心每天會把來自各方面的海量數據匯總並對公眾開放,這包括能源、交通、供水等關鍵部門的基礎網絡數據、遍布城市各個角落的感應器數據(包括天氣、污染、停車等監控裝置)、衛星數據、社交媒體以及相關的智能手機應用數據等。自2016年以來,在市政當局監管下,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都能在符合法律規定的情況下獲取這個數據中心匯總的匿名數據資源,用於教育、科研、開發新技術和服務方案來解決城市建設遇到的挑戰。
埃斯凱利寧說,智慧城市的發展需要大量技術應用和創新,僅僅依靠政府難以實現,因此前者有必要與企業展開更加系統性的合作,共享信息,共同開發解決方案;同時,要實現這種合作,政府也有必要更深入理解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的投資和商業模式。
關於智慧城市的未來發展,他說,目前還缺乏統一標準來支持相關技術解決方案在多個城市大規模部署,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各主要國家應該展開合作,推動這一領域內形成一個統一的市場標準,加速技術普及。
(來源: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