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上述問題,愛建集團和廣州基金唇槍舌劍、各執一詞。廣州基金方面表示,停牌期間發起要約收購在A股市場並不鮮見。而針對前置審批關鍵問題,廣州基金回應稱,由於目前收購結果尚不確定,無法提起行政許可申請,並表示會與主管部門積極溝通,在辦理要約收購的股份過戶前獲得必要的審批。
A股頻現要約收購標的“低估”成重要原因
對於A股而言,要約收購並不是新鮮事物。自2016年以來,萬通地產、ST景穀、玉龍股份、四川雙馬、雲南旅遊等多家上市公司都曾成為要約收購標的。從其要約類型來看,大部分為協議轉讓或協議收購觸發全面要約,或者以鞏固控制權為目的發起部分要約。
近期,以爭奪控制權為目的的要約收購開始增多。繼愛建集團之後,6月28日ST生化公告稱,杭州浙民投天弘投資合夥企業擬以36元/股的價格要約收購公司27.49%股權。屆時,將與一致行動人浙民投、浙民投實業合計持股29.99%,從而取得ST生化的控制權。
A股緣何頻現“奪權式”要約?觀合(浙江)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合夥人王忠波分析認為,在經濟增速“換擋”的背景下,實業資本投資新項目動力不足。與此同時,專業投資機構力量不斷增強。
“在這一背景下,部分治理結構不完善、經營效率長期低下導致股價被‘低估’的上市公司,開始成為要約收購的目標。”王忠波說。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金融系教授王叢表示,要約收購和二級市場舉牌都是爭奪上市公司控制權的重要手段。此前較熱的舉牌潮遭遇監管收緊,加上今年4月《證券法》修訂二審稿中強化了對股東持股變動的信息披露要求,對舉牌行為形成壓制,從而使一些潛在買家轉向要約收購。
多位專業人士分析認為,與通過二級市場爬行增持相比,要約收購成本可控,且對上市公司股價影響相對較小,溢價要約的方式也較易獲得中小股東的支持。王忠波則表示,對於一些擁有優質資產但管理層長期不作為的上市公司而言,要約收購有望為其帶來經營效益的顯著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