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網絡) |
中評社北京7月17日電/幾年前,書店紛紛倒閉,近幾年,書店卻以另一種姿態複活,且勢頭正猛。正是在這股熱潮湧動中,以“十座城十座文化地標”為主題的2017亞洲書店論壇近日在成都言幾又召開。作家阿來、營銷學者袁岳、設計師青山周平等名人,以及來自東京、台北、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等10座城市的書店掌門人,就實體書店的社會功用和未來趨勢等話題展開腦力激蕩。眼下書店的多元化業態引發了“算不算書店”的爭議,更有人提出,美麗的書店,正在殺死書。那麼,書店的未來發展方向到底是什麼?
議題1
書店對閱讀有責任嗎?
來自北京單向空間、成都言幾又、重慶精典書店、東京岩波書店、杭州曉風書店、南昌青苑書店、南京先鋒書店、上海鐘書閣、台北好樣本事、西安萬邦書店等這些具有影響力的書店創始人、負責人,聚會由成都商報、北京開卷、今日頭條、新浪讀書主辦的2017亞洲書店論壇,讓成都因為書而成為亞洲的焦點,正如北京開卷董事長蔣晞亮所說,最好的書店在亞洲。
在論壇開幕式上,四川省作協主席阿來認為,大家一起討論書店,討論書店跟城市文化之間的關係,是非常有意思的。他表示,書店從業人員和寫書的人一樣,對人們的閱讀負有責任。“因為寫書人寫什麼,書店賣什麼書,對讀者的選擇有很大的影響。因為每本書都承載了很多,所以書店和我們寫書的人一樣,不得不面臨一種責任,或者是對社會承擔了某一種義務。”談到自己喜愛的書店,阿來說:“比起書店的顔值,一家書店能吸引我,還是因為有內涵的好書。”
營銷學者袁岳認為,今天城市裡的一個書店,其實是新公眾意識形成的另一個場域,線上,互聯網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線下,書店扮演了非常重要的新公眾凝聚的作用。
重慶精典書店創始人楊一認為,書店不只是體驗精神和文化的空間,也是一個傳達和表達文化的空間,未來書店的發展,與其說是生活方式的多元體驗,不如把它視作是精神空間的商業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