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師範大學的陳岱均(中評社 海涵攝) |
撥開課綱迷霧 治史應當回歸文本
台灣的課綱一直被用來作為政客“鬥法”的工具而“改來改去”,從李登輝執政之後的“台獨課綱”,到馬英九時期的“課綱微調”,再到蔡英文執政後急不可耐地停用“課綱微調”,作為教師授課標準的台灣課綱一直在不斷地變化,在這樣的混亂教育背景中長大的台灣學子在本次研習營中深刻地煩死了“課綱謬誤”的種種危害。
陳岱均說,目前台灣的課綱跟政治的牽連過深,不同政權對歷史有不同的解釋,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作為一個歷史系的學生,陳岱均坦言到,在她本有的認知中,所謂的史觀只有“直線”、“螺旋”等幾種,她從來沒有想到過史觀還有“正誤”之分,後來才發現,原來真的存在有錯誤的史觀,有的人誤解了歷史事件帶來的影響,在歷史解釋上存在很大的謬誤,這就是一種錯誤的史觀。對於這樣一種非正常現象,陳岱均認為,治史應當回歸文本去尋求事情的真相。
陳岱均同時也提到,目前台灣實行的是“一綱多本”,這就決定了在歷史教育中教師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有限的教材之外會否補充一些其他內容、會以什麼樣的形式去補充都深深影響著學生歷史知識的習得。
同樣作為“台獨”改過課綱後成長起來的青年,胡少艾稱,他從小就對歷史很感興趣,很多關於歷史的知識都是自己私下去看課外書補充的,高中之後看的課外書會更加深入,大學之後選擇了歷史系,就能接觸到更多可以參考借鑒的史料了。
與陳岱均和胡少艾不同,彭亦鴻是接受過完整的中國史教育的“幸運一代”,彭亦鴻稱,他學生時代學了兩年的中國史,而且是具有完整的傳承脈絡的中國史,他所學的歷史是從遠古的山頂洞人開始講起來的,而且歷史課本里也有提到侵華日軍七三一部隊。談到現在的歷史課本,彭亦鴻表示很遺憾,他說,現在的歷史教材是用錯誤的時間軸去架構了當局想要傳授的知識,歷史教材里呈現出的歷史是片段的、沒有連續性的,這樣給學生帶來了時代混淆、認知錯誤等一系列困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