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20日電/網評:教材增加古文是對傳統文化歸位的期盼
來源:光明網 作者:龍敏飛
今年9月份,中國新一批入學的中小學生將迎來新版“教育部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這是白話文興起後,中國語文教材的第七次“大換血”。本次“部編本”教材最引人關注的變化之一是古詩文篇目的大幅增加:整個小學6個年級12册共有古詩文132篇,平均每個年級20篇左右,占課文總數的30%左右;初中6册選用古詩文的分量也增加了。
小學語文教材古詩文大幅度增加的事情一經報道,立馬引起輿論熱議。有人支持,認為這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這樣的事情就需要從中小學生抓起;但也有人反對,他們認為不少古詩文晦澀難懂,中小學生經驗少根底淺,未必能理解古詩文的奧秘與內涵,有時候就算是強行背誦,也給人囫圇吞棗之感。這兩種觀點,看起來是對立的,但其實並不矛盾,而是一個問題的兩個側面。只不過,一個看到了積極的一面,而另一個則看到可能存在的問題。
對於中小學生到底要不要學習古詩文的事情,歷來爭議頗多,也是眾口難調。對此,筆者認為,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專家葉嘉瑩先生的說法,或許就是最好的答案。她曾表示,“中國傳統的教育方法是合乎人的自然成長階段的。小孩子實際上不需要多講,應該利用他們記憶力強的優勢,讓他們多背誦。好的作品,有很豐富的內涵,等到將來理解力提高以後,這些早年記憶的內容就會被調動出來,如同智慧庫,為孩子一生提供不盡的資源。”這樣的說法,很理性也很客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