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網絡) |
中評社北京8月23日電/這五六年,移動互聯網風起雲湧,新事物、新模式層出不窮,每一年都是許多“元年”叠加在一起的年頭。每次元年的到來都讓人熱血沸騰,好像美麗世界觸手可及。而這個速生速死的時代吊詭之處在於,前腳剛剛宣稱元年來了,後腳立馬就被各種打臉,元年迅速走了。以網絡文學、互聯網思維為標簽的影視IP產業也不例外。
對人才掠奪性開發只能產生低質作品
2014年到2015年,業界甚囂塵上地宣傳“IP元年”已經大幕開啟。耕耘了多年的網絡文學和互聯網視頻及其背後的資本,吹響了集結號,行業開始沸騰——指數級增長的天價版權費、一切皆可成為IP、炒房炒股不如炒IP、小鮮肉的顔值成為收益保證……創造一個又一個的紀錄。一時間這些借助互聯網思維、大數據等新奇概念的力量百舸爭流,似乎馬上就要改變百十年來既定的影視工業格局了。而資本也可以借助這波浪潮,開著收割機“突突突”地收獲真金白銀。
於是,互聯網公司成為操盤手,實業公司也可以進來摻一腳,只要會幾個術語能擺弄攝像機的就可以做導演,認識幾個字寫過故事大綱的就可以做編劇。泥沙俱下,新生的互聯網力量並沒有著力解決原有影視工業中存在的問題,反倒在這些問題之外,製造了更多的問題——且還覺得自己問心無愧。
果不其然,2016年,預期中的IP產業百花齊放並未出現,整個產業鏈開始破綻百出,《幻城》《致青春2》《老九門》一大批含玉而生的IP劇口碑、票房遇冷,有人喊出“爛片當道”。到了2017年,伴隨著《李雷和韓梅梅》《三生三世十裡桃花》《鮫珠傳》《心理罪》這一大批的IP電影繼續失利,加上抄襲、渣特效、摳圖神作、粉絲鎖場等問題已讓IP產業千瘡百孔,可以大聲喊一句“IP已死”了。
短短三年時間,就“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