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是福是禍?
目前,人工智能技術幾年間已經從實驗室逐步走向產業化,全球科技企業均在紛紛布局人工智能領域。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令人們在享受其便利的同時,對其潛在危害的擔憂也不斷加深。科技大佬們在這一問題上交鋒不斷。今年7月底,馬斯克與美國社交網絡臉譜公司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圍繞“人工智能對人類是福還是禍”展開隔空論戰,引發關注。
科技狂人馬斯克一直指責人工技術的潛在危害,曾將人工智能技術稱為人類文明目前面臨的“最大危險”。他曾警告說,“具有超級智慧的人工智能產品”各方面能力遠超人類,那麼人類在強大的人工智能面前可能會淪為“家貓”。
馬斯克認為,人工智能崛起產生的潛在危險應得到重視,他呼籲成立監管機構引導人工智能技術發展。馬斯克列舉了多項人工智能或將引發的最糟後果:如人工智能技術將威脅所有人類工作,以及這項技術甚至可能引發戰爭。他說,人工智能可以比人類更快、更高效地完成任務,更加危險的是,機器人能“製造假新聞、假電子郵件賬號和假信息,以及操縱信息,從而引發戰爭”。
以自動駕駛技術為例,馬斯克預測,20年後,美國道路上所有汽車都將是自動駕駛汽車,擁有一個方向盤“將如同擁有一匹馬”。當所有汽車變成“車輪上的筆記本電腦”,網絡安全將成為重要關切。他說,如果黑客有能力指揮所有人的汽車前往同一地點,“那將成為特斯拉的末日”。為應對這些危險,駕駛員必須有能力在不受任何軟件干擾的情況下駕馭汽車。
馬斯克成立了一家非營利性企業OpenAI,幫助實現更加安全的人工智能技術。今年3月他月還宣布成立一家名為“神經連接”(Neuralink)的公司。這家科技企業致力於連接人腦與電腦,提升人腦能力,確保人類有能力應對人工智能帶來的威脅。
對人工智能未來持悲觀態度的並非馬斯克一人。美國微軟公司創始人之一比爾·蓋茨也曾表示,人工智能可能對人類帶來威脅。不少科技界人士之前也曾對人工智能技術的潛在危害發出過預警,尤其是對“機器人殺手”。2015年,馬斯克、英國著名科學家史蒂芬·霍金以及美國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史蒂夫·沃茲尼亞克等科技界人士也曾聯名發布過類似信件,預警人工智能帶來的“危險”,尤其是不可對“機器人殺手”掉以輕心。
但科技界無疑也有很多人力挺人工智能技術。扎克伯格就不贊同馬斯克的觀點,他對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相當樂觀。扎克伯格表示,不能理解“那些認為人工智能會導致末日的‘悲觀主義者’……從某種角度看,我認為他們很不負責任”。
前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近日在推特網站發聲,支持扎克伯克反擊恐懼人工智能的觀點。他表示:“作為一名熟悉人工智能的業內人士,我曾創建和輸出大量人工智能產品,但我沒有看到人工智能會超越人類智力的明確跡象,” 吳恩達說,“我認為,(人工智能將引發的)失業是個巨大問題,我希望人們聚焦於此,而不是被那些科幻小說式的元素分散了注意力。”
未來學家、美國奇點大學校長雷·庫茲韋爾認為,應當讓機器人擁有自主意識,相信人類會利用好科技這把“雙刃劍”。德州撲克人工智能系統開發者、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教授圖奧馬斯·桑德霍爾姆說,人工智能技術的風險被誇大了,而大眾傳媒對這項技術的好處闡述得還不夠。
著名人工智能專家、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負責人李飛飛表示,“我相信,技術終將為人類服務。”清華控股董事長徐井宏表示,“任何一種先進技術,都可能同時存在促進作用和負向作用,無論人工智能在某一領域比人強多少,它依然是人的智慧產生的,就像計算機的病毒,無論發生多少變化,依然有可以控制的辦法。”
不過,人工智能技術正快速發展,隨著新情況的不斷出現,或許人們都必須重新思考其利與弊。不久前,就有美國媒體稱,臉譜開發的聊天機器人自創出人類無法理解的語言。據報道,由於聊天機器人開始用自創語言對話,全然無視程序員下達的指令,研究人員只得終止人工智能系統的全部活動。報道稱,研究人員起初對機器人用自創語言聊天一事感到困惑,但之後他們發現,機器人其實是在用一種更複雜的方式來處理手頭任務。報道稱,人工智能可自創語言也意味著能構成新威脅,因為這將使研發人員在創造構建人工神經網絡時遭遇更大困難。目前,尚不清楚人工智能機器人能否推翻操作人員的指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