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AI是福是禍?人工智能產業化的“紅與黑”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8-25 10:51:21


 
  就業衝擊來臨?

  除了技術失控可能帶來潛在威脅外,人們對人工智能技術的另一大擔憂來自於就業領域所可能受到的衝擊。但不少業內人士均認為,人工智能的投入使用幫助節省了人力成本,將不可避免地帶來一些就業崗位的流失,但同時又在創造新的崗位,人們或許不必過於擔憂。

  有媒體報道稱,人工智能或奪走英國超千萬工作崗位。英國薩頓基金會在一份報告中寫道,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智能將削弱英國社會流動性,同時在英國減少多達1500萬個工作崗位。報告認為,英國社會流動性如果達到西歐平均水平,可使年國內生產總值增加2.1%,即大約390億英鎊(約合500億美元)。

  薩頓基金會首席執行官李·埃利奧特·梅傑說:“機器人技術的崛起正在奪走職場傳統的上升機遇。” 報告說,英國社會今後可能將形成兩層架構,“一層是高技能精英群體,占據社會較高階;另一層是低技能、低收入群體,向上流動的前景渺茫”。

  但也有不少觀點指出,人工智能現在看來很難真正取代人力。自動化能釋放出來的人力資源,可以投入到更高附加值的崗位中去,人們需要更多思考如何從事更多機器無法實現的工作。

  據美國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的調查數據分析,科技摧毀更多工作崗位的說法是不對的。數據顯示,美國的勞動力市場正處於前所未有的平穩階段。該機構的總裁羅伯特·阿特金森的研究顯示,如今科技每減少10個工作崗位,就會創造6個新的崗位,這一比例是1960年以來最高的。同時,科技進步帶來的勞動生產率提高還令社會總產出和經濟效率更高,最終帶來收入的增長,促使旅遊、醫療、文娛和餐飲等難以被取代的服務業的工作崗位大幅增加。

  積極思考如何與新技術同行或許是戰勝恐懼的更好方式。英國商務、能源與產業戰略部一名發言人說,政府已經邀請一組行業專家研究數字技術和自動化帶來的挑戰和機遇。這些專家以德國西門子公司首席執行官於爾根·邁爾為首。這名發言人說,政府將考慮“如何與企業合作,確保新技術的好處能夠普照經濟各方面,在全英國創造新的、令人激動的、薪酬體面的就業崗位”。

  趨勢不可逆轉

  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之一,在全球快速發展的趨勢不可逆轉。近年來,從智能家居、智能汽車到機器人保姆、能下圍棋的阿爾法狗,人工智能的潛力越來越為公眾熟知,產業化進程不斷加速。隨著電腦運算能力提升、辨識技術突破及大數據應用,人工智能發展正迎來新一波發展浪潮。

  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發布的報告預測,在人工智能技術推動下,2030年全球國內生產總值將增長14%。普華永道預測說,到2030年人工智能將為全球經濟貢獻15.7萬億美元。從2016至2030年人工智能將帶來的各經濟增長數據來看,超過50%的增長將源於勞動生產率的提升,其他則主要來自人工智能激發的消費需求增長。

  這份報告認為,中國和北美在這波人工智能浪潮中受益將最明顯——在相關技術發展帶動下能讓中國的GDP到2030年增長26%,北美GDP增長14.5%。此外,人工智能也會推動歐洲及亞洲一些發達國家出現顯著的經濟增長。而在許多發展中國家,包括拉美和非洲的國家,由於人工智能技術採用率預期較低,因此人工智能帶來的經濟提升幅度相對沒那麼高。

  最新《安永成長晴雨表》調查顯示,受訪的高級主管認為,機器人與人工智能崛起是將來全球市場發展的不確定因素之一,同時也表示市場會因此帶來成長機會。

  “不管你喜不喜歡,人工智能的時代已經到來。”台灣主要工具機製造商、友嘉實業集團總經理馬仁宏說。就人工智能給產業界帶來的新挑戰,他表示,“工業4.0”和人工智能時代的核心課題是轉型,產業、企業都要轉型,把握住契機,提升所在產業的附加值。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