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宮廷 乞巧樓上宮娥忙
若是“穿越”到七夕節那夜的盛唐宮廷,可見朝野上下一同舉行隆重的乞巧儀式。
據《開元天寶遺事》記載,那時候宮裡有專門的“乞巧樓”,以錦緞鋪設,高百尺,上可勝數人,陳以瓜果酒炙,設坐具。人們可以在樓上祭祀牽牛、織女雙星。嬪妃們在月光下,以五色線穿九孔針,成功獲得“乞巧”技能加持。
雖然唐代以肥為美,但靈巧的指上功夫依然是衡量女子才能的重要指標。上海師範大學民俗學研究者周思楊說,嬪妃們用“九孔針”替代前朝的“七孔針”,可見對“巧”的渴望和“巧”的標準已是大大提升。
全唐詩《宮詞百首》中說,“闌珊星鬥綴珠光,七夕宮嬪乞巧忙。總上穿針樓上去,競看銀漢灑瓊漿”,正是描繪了宮廷女子在七夕夜乞巧、仰望銀河的習俗。同時,唐代宮廷引領的奢華文化使得節日氣氛變得愈發濃烈起來,“動清商之曲,宴樂達旦,士民之家皆效之”。
浙江省民間藝術研究會會長吳露生說,唐代七夕風俗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如把蜘蛛放在小盒子裡“蔔巧”,以所結蛛網“圓正”為自己“得巧”的暗示。從審美標準來說,這體現了人們對“巧”的更高要求和更深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