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改革法令 法國各主要工會組織的態度出現分化。
那麼,面對新改革法令,法國國內有什麼不一樣的聲音?
據央視報道,在法國,勞動法改革牽動勞資雙方的切身利益,一向極度敏感。2016年,法國前總統奧朗德執政時曾發起勞動法改革。但由於操之過急、溝通不足以及政治投機意圖明顯,奧朗德的這次改革引發數十萬民眾多次走向街頭示威遊行,成為法國左派政黨執政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社會危機。
此次馬克龍的改革法令公布後,雖引發一些爭議,但反對聲遠不如此前激烈。其最主要的反對勢力——各主要工會組織的態度出現分化。比如,法國工人力量總工會明確表示,將不參加法國總工會組織的針對勞動法改革的罷工;支持改革的雇主組織普遍認為,這一改革版本符合法國的現實需求,傳遞了強烈的希望;《費加羅報》《回聲報》等主流媒體更是力挺新法令,認為它體現了馬克龍堅定不移的改革決心。
法國政府在勞動法改革問題上仍然立場堅定。有官員對媒體表示,“抗議實屬正常,表明局面已經受到觸動。同時,抗議也是拒絕改變的表現。”
專家:此次勞動法改革勢在必行
全面改革勞動法是馬克龍競選承諾的重要內容之一。當選後,他主導的改革旨在賦予企業更多靈活性和自主權,繼續為勞動力市場“鬆綁”,以提升法國經濟活力及增強國際競爭力。
中國人民大學“讓·莫內講席教授”、歐盟研究中心主任王義桅表示,這無疑將觸動法國勞工的利益。此刻,正是法國人理性與感性交織的複雜時期。“如果再不搞結構性改革,法國的經濟振興不了,這一直是法國的問題。經濟競爭力提升不上去的話,法國會很麻煩。而改革的核心就是勞工權益,要讓它更有彈性。原來,工會的權利太大,勞工權益太多,他們動不動就休假了。所以,現在就要創立有彈性的勞動力市場,這對法國的經濟發展最為重要。應該來講,現在法國人處於理性和感性的交織狀態或者在二者的悖論之中。從理性的角度來看,絕大多數的法國精英都認識到,法國這種經濟狀況,再不搞結構性改革,再不去削弱勞工的權益,不賦予雇主解雇職員的權利,那麼,法國的企業是沒有競爭力的。但是,從情感上來講,要去動勞動法改革這塊‘奶酪’,會招致很大的反對,會失去很多選票。所以,政治和經濟的矛盾,理性和感性的矛盾,現在特別尖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