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日本、新加坡、英國、澳大利亞為代表,對比特幣的態度較為寬鬆;美國各州態度不同,總體採取牌照化的監管模式;俄羅斯則經歷了先緊後鬆的過程。
具體來看,日本的比特幣監管主要由日本金融服務局(FSA)和日本央行(BOJ)負責,目前已經通過法律認證比特幣作為合法的支付方式。並於今年7月1日對比特幣交易取消了8%的消費稅。新加坡雖然不干預商戶接受比特幣,但將其定性為商品而非貨幣,並提出如果涉及出售或支付必須收稅。澳大利亞同樣將比特幣作為商品,購買和交易環節都要收稅,不過在今年7月已經通過比特幣立法減輕了交易稅。
不過,上述國家在涉及比特幣方面的監管都非常嚴格。比如,要求交易平台對賬戶持有人的身份、資金來源、資金去向等交易細節進行嚴格的審查核實。即便是在對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接納程度最高的英國,也採取了沙盒式監管(允許金融創新機構在監管可控的小範圍內測試其新產品、新服務的一種機制),也對消費者保護、反洗錢、稅收等有著明確要求。
美國各州對比特幣的態度有所分化,其中以華盛頓州最嚴。今年4月,該州通過5031號法案,要求數字貨幣交易所必須申請牌照,同時要求第三方的獨立審核。其他州也緊隨其後採取牌照化管理。近期,美國證監會也因虛擬貨幣價格的飈升發布風險提示,提醒投資者警惕ICO可能存在的騙局,以及一些上市公司“拉高出貨”的騙局,並且暫停了四家比特幣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孫國峰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美國一些金融科技監管經驗很值得中國借鑒,特別是穿透式監管和功能監管。至於監管沙盒,作為一個國際經驗,也不排除考慮在個別領域進行試點,但總體並不適合在中國大範圍普遍開展。
(來源: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