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16日電/外賣垃圾的危害不可小覷,送餐使用的塑料袋、塑料餐具等都屬於塑料垃圾,大多均是不可降解的普通塑料。這些塑料垃圾與生活垃圾混在一起,通常直接焚燒或填埋,會給自然環境造成很大的壓力。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可重複利用和可降解材料推廣普及不夠。目前,很多外賣平台出於成本考慮,使用的材料多是一次性、不可回收的,源頭上導致了污染的產生;另一方面,塑料回收渠道不暢。塑料回收價格低、再資源化成本高,無論是垃圾回收企業,還是城市的“拾荒大軍”,均對回收塑料製品沒有興趣。此外,回收難還與我國回收體系不完善有關。
破解外賣垃圾“圍城”首先要從源頭入手,盡快出台外賣包裝可降解材料標準。當務之急的是,相關部門需對“限塑令”實施近10年的塑料使用及塑料垃圾增長情況進行評估,制定外賣、快遞行業使用塑料製品國家標準,強制推行可降解塑料製品。同時,加大執法監督力度,對違規生產、銷售塑料製品者予以處罰。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4月,某外賣平台推出新一代環保可降解塑料袋,目前正在全國範圍陸續推廣。其食品科技研究室正在研製一種用生物材料制成的可食用餐具,包括餐盒、勺子、筷子等。政府應該對這類企業給予稅收激勵等方面的政策支持,讓其有更大研發動力。
還要加強對外賣垃圾的分類和專業回收處理。專家表示,因為外賣垃圾的識別相對簡單,因此可以將其作為推進垃圾分類管理的突破口。譬如,在學生和上班族相對集中的區域,有針對性地開展外賣垃圾分類回收,待初步實現分類收集後,再指定專業公司進行統一回收處理。
(來源:光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