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在曲折中深入發展成為經濟全球化的特征。以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為代表的經濟全球化,促進了世界和平、穩定和繁榮,符合世界各國的共同利益,代表了人類文明發展的方向。經濟全球化從來不是一帆風順,而是在曲折中向前發展。近年來,世界經濟疲弱,發展失衡、治理困境、公平赤字等問題更加突出,反全球化思潮湧動,保護主義和內顧傾向有所上升,給世界經濟貿易發展蒙上了陰影。經濟全球化是時代大潮,深入發展的大勢不可逆轉,但速度可能有所放緩、動力可能有所轉換、規則可能有所改變。如何更好適應和引導經濟全球化,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是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共同責任。
(四)加快培育競爭新優勢成為我國開放型經濟的發展方向。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勞動力成本持續攀升,資源約束日益趨緊,環境承載能力接近上限,開放型經濟傳統競爭優勢受到削弱,傳統發展模式遭遇瓶頸。但也要看到,我國人力資源豐富、市場規模龐大、基礎設施比較完善、產業配套齊全,創新發展的制度環境和政策環境不斷完善,開放型經濟仍然具備綜合競爭優勢。在嚴峻複雜的國內外環境倒逼下,我國加工貿易加快轉型升級,服務貿易持續快速發展,外貿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企業國際化經營能力明顯增強,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逐步提升。如何因勢利導、乘勢而上,推動開放型經濟加快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由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由成本、價格優勢為主向以技術、標準、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綜合競爭優勢轉變,從而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是對外開放工作必須把握的主攻方向。
二、準確把握全面開放的基本內涵
黨的十九大報告從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高度、從理論和實踐兩個維度,系統回答了新時代要不要開放、要什麼樣的開放、如何更好推動開放等重大命題。報告提出的全面開放內涵豐富,既包括開放範圍擴大、領域拓寬、層次加深,也包括開放方式創新、布局優化、質量提升,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的重要內容。
(一)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更好結合,拓展國民經濟發展空間。積極有效利用外資不是權宜之計,而是必須長期堅持的戰略方針。雖然我國儲蓄和外匯比較充裕,但不能因此忽視利用外資的作用。利用外資不是簡單引進資金,更重要的是引進外資搭載的先進技術、經營理念、管理經驗和市場機會等,帶動我國企業嵌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關起門來搞建設不行,關起門來搞創新也不行。要堅持引資和引技引智並舉,提升利用外資的技術溢出效應、產業升級效應,加強在創新領域的各種形式合作,促進經濟邁向中高端水平。同時也應看到,從貿易大國到投資大國、從商品輸出到資本輸出,是開放型經濟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我國擁有強大的產能、適用的技術和較為充裕的外匯,擴大對外投資合作的條件比較成熟。要按照報告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的部署,在提高引進來質量和水平的同時,支持企業積極穩妥走出去。這既有利於保障能源資源供應、帶動商品和服務輸出、獲取創新資源和營銷網絡,助力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也有利於促進東道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實現互利共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