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強激光材料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王俊率領團隊從事材料科學領域前沿基礎研究。他回國7年來,只招到一名博士後人員。
高水平科研成果產出離不開“成建制”的課題組,包括首席科學家、研究員等領軍人才,以及副研究員、博士後人員、研究生、實驗技術人員、平台支撐人員等各種專業人員。多位首席科學家反映,除了擁有高級職稱的在編科研人員,博士後、研究生等流動人員以及支撐人員,通常沒有預算保障的工資收入,只能靠課題經費給流動人員開支較低額度的勞務費。這些人員跳槽到私營部門做類似工作,收入可漲至少3倍。科研機構“留不住人”的現象較為普遍。
這直接導致了我國一線科研人員流動性較大,國家即使投入再多科研經費,也無法確保持續的創新產出,更難形成有全球影響力的學術流派。
“按下發的編制指標,我的課題組每年只能招1名博士研究生,沒有足夠的博士研究生名額。如果招收編制內科研助理職工,又面臨單位編制數瓶頸。建議對基礎研究國內排名靠前的科研單位試點給予更多博士研究生名額和人員編制額,真正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中科院上海藥物所課題組長、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楊偉波說。
審批戰:有錢使不到“刀刃”上
“負債搞科研”問題嚴重
搞科學研究,需要聚精會神、心無旁騖。記者在多家科研單位調研時,不少科研人員表示,希望能夠更加專注科研工作,不為雜務分心,不必“四處找錢”維持實驗室運轉。他們對科研項目經費管理、科研成果轉化等提出改進意見。
其一,科研項目經費投入要“見物也見人”,尤其要體現人才的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