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基層勞工短缺的情況,以往沒有今天明顯,原因是一直以來有不少新移民作為勞動力補充。內地實施開放政策四十年來,早期和中期來港的人士,大多教育程度不高,包括不懂英文,卻在農村工作練得一身好體魄,為求生存願意幹粗重工作。一些婦女亦願意投入零售等需長時間工作的行業,近來多了內地顧客,懂得普通話更成為這些新移民從事零售業的競爭優點。
內地移民質量俱變
不過,由新移民補充基層勞動力的效用,近年卻開始削弱,原因包括量變和質變。
統計處比較二○○六年和一六年內地來港未滿七年的人口,顯示一六年有約十六萬六千人,比十年前少了兩成。質變方面,接受過專上教育的青年和成人,則大升至約兩成,這些人往往可以找到“腦力”工作。
本地人口老化,新移民量質俱變,基層勞動力不足,企業要提高工資聘請員工,對打工仔當下是好消息,但勞工成本大增,勢必增加中小型企業的經營困難,而且在人手不足下,無論大小企業都可能難以擴充業務,對本港經濟的負面影響將逐漸顯露。
在官員形容要面對人口老化“海嘯”的情況下,本港必須設法突破窒礙經濟發展的人力資源瓶頸。本港透過外傭和託兒服務等,釋放了大量婦女勞動力,又推遲退休年齡,但是面對基層勞動力不足,部分行業仍然需要輸入外勞。此外,本港要設法適量輸入新移民勞動力,這難免會涉及房屋、醫療、教育需求等連串問題,這需要統籌各方面的部署,擬定周詳的計劃和政策,切實解決日漸勞動力短缺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