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25日電/繼上星期龍翔道地皮創下九龍每方呎樓面平均地價新紀錄後,位近秀茂坪的安達臣道地皮,又在多達二十五個內地和本港大中小財團入標角逐下,以市場估計的上限價批出,反映地產商不惜高價補充土地儲備,來應付後市需求。
星島日報今天社論說,這是安達臣道原石礦場一帶首幅推售的官地,由於位居半山,坐擁維港景觀,加上龍翔道剛誕生新地王,市場早已調高了地價預期,結果由華懋旗下公司以三十一億一千二百八十萬元投得,平均樓面呎價一萬二千元,貼近市場估值上限。
地皮賣得好價,除了因為本身的優越條件,還因為買家補充土儲需求甚殷。投得地皮的財團,近年市民對其印象最深刻的是捲入千億元爭產官司,不急於投地和售樓,甚至有落成多年的“高齡貨尾”出售。今次進取投地,顯示公司策略改變,尤其是貨尾去得七七八八,需要補充土儲。
去貨加快 搶補充土儲
不止華懋,不少地產商這一兩年亦積極補充土地儲備,港府這個財政年度錄得破紀錄的大宗補地價收入,就是因為有坐擁新界大量農地的大地產商,眼見競投官地價錢甚高,改為把手頭農地改建住宅。又有地產商加快市區收購舊樓重建步伐。部分沒有大片農地的地產商,則不惜高價搶投官地,導致地王頻生。
政府“辣招”把大量買家推向一手市場,當年低價投得土地的發展商,在當前市道下得以高價大量去貨,不得不補充土儲,以免業務無以為繼。由於大量去貨又盈利豐厚,發展商有大量現金回籠,充實買地財力。只要新樓和樓花繼續好賣,這個樓價和地價迭創新高的循環就持續上演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