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10日電/網評:全球股市震蕩 信心比黃金重要
來源:中國網 作者:胡敏 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
2月4日,中國進入新年農歷立春節氣,大地開始回暖,但節氣在股市上常常預示著變盤。這一次變盤首先影響的卻是美國股市。2月5日美國三大股指瘋狂下跌千餘點,2月6日進一步下傾。美國股指暴跌引發全球主要資本市場“崩盤式”回落。中國股市自然難以獨善其身,連續3日也跟進式下跌。
世界股市到底遭遇到什麼樣的意外衝擊?為何不期而遇飛出了新年世界經濟的第一只“黑天鵝”呢?從事發時日,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政要或經濟大佬的及時表態看,各國經濟基本面總體向好,何況過去一年世界經濟出現普遍回暖,為今年世界經濟繼續好轉構成了支撐。近期美國非農數據、就業狀況和主要經濟指標維持良好增長態勢也說明了這一點。
當然,也有許多分析認為,美國特朗普政府實施加息縮表減稅、弱勢美元政策,以及採取貿易保護和“逆全球化”傾向,有可能加大這一年美國財政赤字,可預計的連續加息措施也將助推美國通脹,這是擺在新任美聯儲主席面前的難題,更是在考驗特朗普政府的經濟治理能力和政策決斷力。不過這都是要由未來經濟走勢來驗證。從眼下綜合各方面正反兩方面因素的分析,還是年初中國社科院一位知名金融專家分析得出的簡單結論:美國股指漲得太高了,漲高了就該歇歇腳。從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至今九年,道瓊斯工業指數從6000多點漲到了前期的26000多點,其他指數也是如此。一直沒有回頭的上行股指本身已經超出了經濟面的基本估值,所有結構性指標不能給出繼續上漲的理由,要麼就是過度投機,要麼就是股市泡沫被無端放大,就是股神巴菲特也難逃大勢的逆轉。
這樣看,按照股市的基本邏輯,基本面決定股指的客觀估值,此次源發於美國股市的暴跌,並不是什麼“黑天鵝”現象,倒是遭遇了一個說來就來的“灰犀牛”衝擊。
那麼中國股市呢?一向就具有與國際資本市場“跟跌不跟漲”特點的三大股指在2月5日、2月6日連續兩日自然少不了大幅下跌,因為“環球同此涼熱”。在2月6日西方政要連續表態之後,西方資本市場迎來一個強勁的反彈,可在2月7日並沒有引來期許的反彈,當日中國三大股指除了創業板小幅反彈外,繼續放量進入新一輪暴跌,基本沒有給我們證券業三大報在當日早間發出的“鼓勵信心、維護穩定”的評論文章一點面子。
要說中國股市現在該不該跌?當然“跌”有著足夠的理由。因為自去年5月上證指數創下3016點年內新低後,就是一路碎步盤桓上行,到進入新年1月末創下3587的隔年新高,不到一年時間漲幅也在500多點,的確需要在一個時間節點上進行回調。此次美國股指暴跌就是這樣一個恰當的時點,只不過回調力度之大之甚還是超出了預想。
而此次大幅回調給身在其中的廣大中小投資者帶來的是更大的創傷。因為這一兩年,在經歷了2015至2016年中國股市的大起大落後,股市又進入了漫長的修復過程。這一兩年上證指數基本沿著3000點下軌小幅上行,整個2017年是所謂的“50指數”行情,僅有像貴州茅台、格力、美的、萬科等少數大藍籌大消費股一路上漲,像茅台股價一度衝擊最高接近800元一股,市值翻了幾番,成為眾方評點的“茅台現象”,到底茅台值不值這個天價在此不議,這些股有業績支撐倒是符合股市運行的基本規律。期間,由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地、去產能去庫存見效,煤炭、鋼鐵、有色等周期性股也有間歇性的上行表現,還有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等新經濟股票或有資金的炒作,但縱觀目前三千多家上市公司,大部分股價還是一再縮水,全年沒有幾次像樣的漲幅,不少股票甚至已經跌至2016年股災的前低。
我國開啟股市正式交易所交易將近三十年,其中經歷了1996年、2007年、2015年三次大牛市,但緊隨其後的就是三次大震蕩。“牛短熊長”是中國股市最顯著地特征。應該說,經過近30年的艱苦探索,我國資本市場建設與發展已經取得不凡的成績,為我國市場經濟發展、推進資源優化配置、提升企業競爭力創造力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目前,包括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以及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在內的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已經建成,規模、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截至2017年末,我國滬深交易所上市公司接近3500家,總市值超過56萬億元,A股市場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場;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約1.2萬家;全年發行非金融類企業債券規模達1.6萬億元左右;大宗商品期貨成交量多年位居世界前列。隨著滬港通、深港通的開設,中國部分成份指數計入MSCI,中國資本市場已開始成為世界資本市場發展中的重要一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