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2日電/從生產政策主張到傳播公共話語再到介入決策過程,美國智庫已經內嵌於國家政治體系和社會文化心理之中。我國智庫建設可以借鑒美國同行構建全球人才網絡、專業傳播思潮產品等做法,著力為21世紀的全球治理體系提供中國方案,不斷增強智力產品的生產能力、傳播能力和介入能力,更好服務黨和政府科學決策。同時,美國智庫與我國新型智庫面臨的歷史語境和國情背景不同,不可簡單複制美國智庫的經驗機制,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對其具有意識形態和黨派傾向的“獨立”“透明”等話語要批判審慎對待,防止落入其話語陷阱。面對複雜變化的全球思想市場,我國智庫要主動參與全球思潮競爭與治理,要及時、專業和高效地辨析信息洪流中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哪些是具有潛在危險性的,積極為決策者、媒體和公眾提供“易消化”的智力產品。通過智庫外交把中國故事和中國話語傳播給國外同行,擴大受眾與影響,增進中外知識界、政策界交流與共識,降低產生戰略誤判的風險。
智庫是美國家政治體系的一部分
美國智庫大體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廣為人知也是智庫學者津津樂道的“沒有學生的大學”。這類智庫標榜不持政治立場,自詡獨立透明,其資深研究員一般為特定領域具有較強話語權的專家或前政府高官,如布魯金斯學會、亞洲協會等。第二類智庫主要為政府提供政策咨詢,資金也主要來源於政府支持,如蘭德公司。第三類智庫具有鮮明的黨派屬性和意識形態傾向,經常主動參與政策辯論,如傳統基金會、美國進步中心等。
美國智庫經過一百多年的演變,已經是國家政治體系和社會文化心理的一部分。美國普通民眾對智庫發揮決策咨詢作用已經習以為常,覺得理所當然。智庫研究人員與政府官員之間動態的相互流動,即所謂的“旋轉門”機制,為智庫提升影響力帶來了極大便利,因為智庫具備了與政策溝通的直接通道。此外,美國高端智庫具有較為穩定的資金來源與動態的研究人才網絡,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路徑與模式來影響決策。專業研究人員生產或製造研究觀點與政策主張,通過公開發布、媒體合作、開放公眾活動、為相關部門或“局內人”提供直接咨詢等途徑積極傳播其政策話語,並隨國內外時事發展動態變化及時調整,提出新的應對方案,從而主動介入決策議事、公共媒體與大眾視野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