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27日電/近期,特朗普政府突然對外表態將派代表團訪華磋商貿易問題。持續一個多月的中美經貿摩擦緊張局面迎來一個轉換機會,但機會能否真正變成轉機主要取決於美方的態度。
從美方來華前表態及準備看,特朗普政府對華施壓態勢並未徹底改變,中國仍應做好鬥爭準備。
此次中美經貿摩擦分爭的導火索是美方妄稱美知識產品受到中國侵害,依據其國內《1974年貿易法》進行的301調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隨後基於對中國知識產權行為的301調查結果,宣布對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征關稅,希望借此迫使中國政府改變產業政策。在中方做出回應後,美方升級制裁,威脅要再對中國1000億美元出口商品加征關稅。美方不斷加碼的制裁措施不斷加劇了中美經貿摩擦。“解鈴還需系鈴人”。要化解中美經貿衝突,美方必須首先採取行動,做好自我心理調適,做出有實際意義的舉動。
從此次美方代表團成員組成看,中美談判不會很輕鬆。目前看,除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Mnuchin)外,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庫德洛(Larry Kudlow)和美國國家貿易委員會主任納瓦羅(Peter Navarro)也會一同來華,預計來華時間在5月3日前後。
此前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計劃單獨來華,但隨後,特朗普指派萊特希、庫德洛和納瓦羅也隨行。姆努欽在對華經貿問題上持相對理性的立場,而萊特和納瓦羅則是著名的對華貿易“鷹派”,是特朗普政府對華貿易強硬的幕後“操盤手”。
財長姆努欽對中美經貿摩擦升級的表態相對理性。在支持特朗普貿易政策的同時,也表示美國不願和中國陷入貿易戰,美國對華的關稅計劃只是初始階段,正式實施前還有公眾評論期,各方會持續溝通,他對未來雙方達成溝通成果保持謹慎樂觀態度。
總統貿易顧問納瓦羅自稱是研究對華貿易的專家,10本專著中有3本是關於中國的。在《即將到來的對華戰爭》(2006年)中,納瓦羅幻想了崛起的中國和其他國家在能源、環境、知識產權等問題上可能產生的衝突;《死於中國之手:美國是如何失去其製造業基礎的》(2011年)中,納瓦羅忘稱,中國產品的衝擊造成了5萬家美國工廠關閉、2500萬美國人找不到好工作,呼籲美國人“不要購買中國製造的商品”;《臥虎:中國軍事化對於世界意味著什麼》(2015年),納瓦羅呼籲重新考慮美中經濟關係,稱美國買‘中國製造’的商品,讓中國獲益,這種關係是不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