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眾在廣州越秀區廉潔文化教育館參觀。 |
中評社北京12月22日電/一名落馬官員在懺悔錄中說:“在我眼裡,企業就像是我個人的,就是自家錢袋子,吃點、喝點、拿點算什麼呢?大到上百萬元的高爾夫球卡、成箱成箱的茅台,小到買眼鏡、衛生紙、洗髮水,全由企業支付。”
少數國企“一把手”在“老板心態”“交易心態”“同僚心態”等不良心態的催化下,私欲放縱,逐漸走上貪腐之路,並在高官任上暴露出來。
近期,山西、北京、安徽檢察機關依法分別對山東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長季緗綺涉嫌受賄、貪污案,遼寧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長劉強涉嫌受賄、破壞選舉案,江西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長李貽煌涉嫌受賄、貪污、挪用公款、國有企業人員濫用職權案提起公訴。值得注意的是,三人均為國企出身,從公布的案件看,三人做高管時“靠企吃企”大搞利益輸送,此後任高官時“運籌帷幄”熱衷權力尋租,其共性特點引人深思。
由企業高管到政界高官,是幹部選拔任用的重要渠道之一,既體現了五湖四海的用人原則,又能延攬人才促進服務型政府構建。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對一些公開通報的案件梳理調查發現,少數國企高管在自身的“老板心態”“交易心態”“同僚心態”等催化下,私欲放縱,逐漸走上貪腐之路。爾後“商而優則仕”,“前高管、後高官”折戟仕途。人們扼腕嘆息的同時,也警示我們進一步加強對國有企業“一把手”的監管力度,更好地強化他們的“四個意識”,提高“八大本領”。
三種心態成腐化“催化劑”
有的特權思想嚴重,生活奢靡、貪圖享樂;有的政治信仰缺乏,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嚴重扭曲;有的搞團團夥夥、培植私人勢力;有的違規從事盈利活動,搞權色、錢色交易……記者梳理調查發現,少數“由商入仕”的幹部有可能存在三種共性心態:
其一,“老板心態”,把國企當私企濫權謀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