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認為,從“有意識”到“下意識”推動高質量發展,在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告別“慣性思維”,這可能是一個極其痛苦而漫長的轉變過程。但除此之外,我們別無選擇。
只有硬著頭皮前行,方可以避免出現一些似是而非的決策,才可能走好、走穩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路。
為此,不斷地警醒、反覆地告誡自己,我們身處的是高質量發展階段而非高速增長階段,高質量發展階段大不相同於高速增長階段,實在是十分必要的。
引申一步說,在高質量發展階段,發展目標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而非物質文化需要,發展理念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而非以GDP規模和增速為中心,經濟運行的主要矛盾是結構問題而非總量問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而非需求側,宏觀經濟政策主線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而非需求管理,實施宏觀調控的主要手段是深化改革而非政策調整,如此等等。要用匹配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理念、思想、戰略以及話語體系,討論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問題,決不能鬧出類如“關公戰秦瓊”那樣的笑話。
更深一步講,既然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契合經濟發展規律之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轉向新階段的客觀必然,那麼,為此而承受短期的痛苦、付出暫時的代價,就是值得的。相反,因局部的、眼前的問題而左顧右盼甚或改弦易轍,是十分不可取的。所以,跳出短期變化、一時困難而著眼於中國經濟的長期大勢和歷史規律,從而堅定久久為功、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決心,亦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總而言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告別“慣性思維”。不能身子進了高質量發展階段,腦袋還停留於高速增長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