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28日電/目前,中國政府債務的“痛點”在於地方政府特別是地級、縣級和各類開發區政府。應理性把握中國地方政府債務的特性,科學合理匹配地方政府債務期限結構,完善地方政府債務管理體制,多措並舉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中國政府債務的“痛點”在於地方政府特別是地級、縣級和各類開發區政府。應理性把握中國地方政府債務的特性,樹立理性的地方政府債務理念,科學合理匹配地方政府債務期限結構,完善地方政府債務管理體制,多措並舉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理性把握地方政府債務的特性
經濟日報發表遼寧省政協戴玉林文章介紹,從當前地方政府債務的情況來看,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債務總量較大。在一些地級市,債務總量往往超出一般公共財政收入。二是債務性質複雜。有地方政府財政部門及其財政背景的融資平台的負債,還有各種隱性負債以及更為“隱性”的各種直接的、間接的負債。三是債務期限結構不匹配。地方政府債務的償還年限一般都在3至5年,據財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末地方政府債券剩餘平均年限4.5年。但是,地方政府債務資金的回收期限往往在5年甚至10年、20年以上,貸款期限結構嚴重不匹配。四是債務成本高。就地方政府貸款而言,開發性貸款的成本相對較低,國有股份制大型銀行以及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執行利率政策基本正常。但由於從這些銀行貸款手續繁雜、周期較長、要求嚴格,很多地方政府為應對違約風險,不得不以高利率從其他渠道爭取貸款。
對於中國地方政府債務的特性,既要看到其具有現代政府債務的一般性,又要從中國當前地方政府的實際出發,理性把握地方政府債務的特殊性。
一是適度運用好政府債務對於紓解民困、改善基礎設施、增加投資拉動地方消費、就業等都有積極的作用。隨著地方經濟的發展,地方政府債務規模相應擴大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
二是地方政府債務是地方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從債務計劃的提出、批准和債務資金的籌集,到資金的運用以及利息本金的償還都在地方政府財政部門的管理中。因此,對於地方政府債務資金不能將其與一般的借貸資金相混淆。
三是除應急需要和特殊安排外,資金大多投向了那些具有公共性、外部性的部門,側重於社會效益,債務回收期一般都較長。
四是地方政府債務的行政性。中國地方政府債務的管理方式為垂直行政型方式,限額內什麼時間發行債務、多大規模、期限、利率等都由中央決定。在此之外,如果舉債則屬於違規舉債,將被責任追究,終身問責、倒查責任。
總之,衡量中國地方政府債務應從地方實際出發,建立獨立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體系的債務收支與償還制度,“一表打進”全部債務(顯性債務和隱性債務),對債務形成、債務規模、期限結構、利率水平、預算內可以安排的用於償還債務的資金規模等,給予落實細化,同時編制債務的“資產負債表”,對債務形成的資產予以反映,既為考核債務資產的效益提供依據,也為部分資產證券化奠定基礎。
精准施策穩妥化解地方政府債務
文章提出,一是樹立理性的地方政府債務理念。地方政府債務有雙重性,有促進經濟發展改善民生的積極作用,隨著經濟實力的提升,債務規模可以相應擴大。相反,如果脫離經濟實力,不顧償還能力,盲目舉債,則會破壞經濟發展,影響民生改善。在現代信用經濟體系下,中央政府則可根據實際情況做適度的反周期“逆向”操作,即可以在經濟不振或者預期不振時適度發行國債,推行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刺激經濟發展。當前,面對中央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的現實情況,各級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要根據經濟運行的狀況和趨勢,把握准預期,與中央的宏觀財政政策相呼應,在各自地區償還能力允許的範圍內,適度調節債務的規模和償還節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