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消費體驗也在影響這個行業的發展。本來租借的充電寶已經換回機櫃中,但是第二天發現產生了繼續扣費;充電寶退不回機櫃,打客服詢問解釋是由於數據線損壞的問題導致機櫃感應不良……這些並非個例,黑貓投訴平台上,有大量關於共享充電寶的投訴,截止10月11日下午4點,街電的用戶投訴量最多達2000個,隨後是怪獸、小電、雲充吧、來電,投訴量分別為1424個、1228個、541個、493個。大部分的投訴問題也都是多扣費、客服服務不到位等。
在共享充電寶行業發展的初始階段,最突出的問題有兩個:充電寶壞倉問題及短路應對技術。
壞倉主要集中體現在用戶歸還充電寶時機器不識別,這也是目前行業被投訴的主要問題。而在行業進入到成熟期後,隨著設備大範圍的鋪設,這兩類問題也被幾何性的放大,成為行業未來一段時間內的重大挑戰。“相對於軟件,硬件迭代的速度其實相對緩慢,軟件開發一個新版本,然後就可以直接升級。但對於硬件而言,要經歷新的技術解決方案、新的功能開發等,後面還會涉及到從功能機出來,到試產、試量產,然後再到大規模量產,再到投放到市場上,它整個的周期和流程其實是相對比較長的。”任牧說。在這種情況之下,硬件確實會有滯後性。
任牧表示,類似於共享單車,隨著市場上投放的設備慢慢的老化,後續一定是會出現更多的問題,“需要在客服、在事後彌補或者叫做事後服務上做更嚴的自我要求,但這些東西都治標不治本,從根上是硬件出的問題,就要從硬件上考慮去解決它。”
儘管從目前來說共享充電已經證明了模式的可行性還早,但幾家頭部企業先後實現盈利的宣言,似乎證實了這種“共享經濟”具備一個可以探索的商業模式。此前從ofo面臨困境到摩拜賣身美團,這些打著共享經濟的“先驅”似乎已經走到了死胡同了。即便市場上只剩寥寥幾家共享單車,但如何盈利依然是個終極難題。但共享充電寶的發展,似乎又在從反面展示了這種商業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