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價降了,蘋果、梨這些水果也便宜了,就是豬肉還挺貴。”在南京江寧區的一家超市裡,正在為全家挑選食材的市民張琦說。
“公司搬家,為了上班方便,我急匆匆找房,沒想到租金跟去年比一點沒漲。”租到滿意的房子,北京工作的徐成明心中的石頭落了地。
有的漲,有的穩,有的降,張琦和徐成明的感受印證著當前物價運行的分化特征。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分析,綜觀10月份物價數據,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5.5%,漲幅擴大4.3個百分點;但非食品價格僅上漲0.9%,漲幅回落0.1個百分點。從食品內部看,分化的特征同樣存在。豬肉價格依然在漲,10月份豬肉價格同比上漲101.3%,影響CPI上漲約2.43個百分點;鮮果、鮮菜價格呈回落態勢,10月份鮮菜價格下降10.2%,鮮果價格下降0.3%,兩項合計影響CPI下降約0.28個百分點。
唐建偉認為,食品價格和非食品價格分化加大,表明當前CPI上漲主要受食品價格帶動,其中更多是受生豬疫情影響導致的供給衝擊擾動,並非需求拉動。
豬肉價格上漲不會導致物價全面上漲,年底前供應有望逐步穩定和恢復
在10月份CPI漲幅中,豬肉價格的貢獻率近2/3。有人擔心,會不會發生連帶效應,導致物價全面持續上漲?
首先要看清豬肉價格上漲原因。去年下半年以來,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生豬和能繁母豬存欄下降,產能減少。按照生豬生產周期,今年豬肉產量出現明顯下滑。“供給偏緊,導致豬肉價格維持在高位。”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