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防範疫情,日本政府繞不開的五堵“墻”
http://www.CRNTT.com   2020-03-02 10:01:49


 

  日本官僚體制面對的各種“墻”不是今天才出現的。類似的“法律之墻”曾給日本政府留下教訓。1995年1月17日,阪神大地震發生後,按照日本法規,地方消防等部門收集的災情信息必須經國土廳才能送往首相官邸,程序教條阻礙了高層及時獲得信息,導致首相差不多是和普通市民一樣,通過電視轉播才知道災情。美國《華盛頓郵報》近日在談論日本疫情時,也提到2011年福島核電站事故是“人為災難”,日本官僚主義的集體觀念導致“組織利益被置於保護公共安全的首要職責之上”。

  《環球時報》記者在日本經過阪神大地震,也經歷過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2018年西日本大雨災,並多次到一線採訪。表面上看,每次災情發生以後,日本中央政府與各地政府都會設立“對策本部”,集中各部門負責人參與,從中進行協調。但在緊張的“臨戰狀態”背後,日本的應急反應又常常顯得“力不從心”。阪神大地震發生後,記者從東京先乘坐新幹線列車到大阪,準備前往神戶時已沒有任何公共交通工具,只好步行數十裡前往。一路上秩序井然,民眾展開救助,沿途擺放的紙箱中有可以免費領取的新內衣、書籍和食品等物資。在神戶,黑社會組織山口組更是在其本部大門口向市民發放日常生活用品。而面對市民發出的希望自衛隊參加救援之聲,時任首相村山富市表示,“我無法調動自衛隊”。記得當時在一家寺院裡,記者看見一排又一排無人認領的白木棺材。寺院住持說:“我們想請當地政府發布尋領遺體通知,但那裡的官員說‘這不歸我們管’。”

  東日本大地震後,《環球時報》記者到新潟縣採訪,在縣政府大樓裡多次看到當地民眾與工作人員爭吵的情景,起因大都是工作人員說“該問題不由我們部門負責”。西日本雨災發生後,記者採訪時發現圍繞確定災民以及災後補助等問題,當地不同的政府部門也是各執己見,一度造成許多災民無家可歸。這些推諉扯皮的現象也引起日本民眾的不滿。

  大災之後“痛定思痛”

  日本官僚體制還要與“輿情之墻”博弈。日本《產經新聞》近日一篇社論專欄文章認為,迄今為止,政府的應對都是緩慢的,公布的信息也不充分,而且目前的法律體制不完備,醫療檢查體制也不健全,這些都需要從制度上加以改變。《日本經濟新聞》也刊文說,日本政府應迅速建立起收集世界最新疫情信息的體制,建立能橫向主導政府相關部門的“司令塔”,推出幫助人們了解疫情發展情況的網站,並建議首相多與媒體溝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