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防範疫情,日本政府繞不開的五堵“墻”
http://www.CRNTT.com   2020-03-02 10:01:49


 

  有日本媒體還把矛頭直接指向厚生勞動大臣加藤勝信,日本《鑽石》周刊刊文稱:“一個國家的制度是由法律、政令、規則等組成的,但最後是由政治家來執行決斷的。作為國家衛生的最高負責人,他在危機來臨後,每天在電視鏡頭前總是掛著笑容,每項決定都是緩慢的,這是最不能令人容忍的。”

  據《富士晚報》披露,1月30日,日本政府設置“新冠肺炎感染症對策本部”。但直到2月18日,包括周六和周日在內,對策本部僅召開了11次會議,首相作為“本部長”每次只是在會議開頭做一個簡短講話,整個會議也不超過10分鐘。從《東京新聞》等媒體刊登的讀者來信中,也可以看到,民眾認為“日本應對疫情緩慢”,擔心“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經濟惡化”,希望“各黨採取人命優先的舉措”。來自“輿情之墻”的監督,有助於日本全社會的反思,促進相關制度的改進。

  客觀地說,每次經歷大災後,日本行政體制特別是官僚體制也會有相應變化。阪神大地震後,日本政府痛定思痛,改革分部門層層傳送的刻板機制。日本還全面修改《災害對策基本法》,讓自衛隊參加救災成為“常態”。東北大地震以後,日本積極進行行政制度改革,擴大中央政府和地方都道府縣政府對救援生活物資的支援、分配和物價干預權限,中央政府可以代替地方災區政府或其他地方政府協調災民安置工作。

  加藤祐三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日本現行官僚體制的形成,有歷史的原因。在過去的戰爭年代,日本的行政體制自覺不自覺地配合軍部,讓自己的權限越來越大,結果導致日本戰敗,也成為民眾仇視的對象之一。戰後,日本行政體制注重“分權”“限權”“各司其職”——權力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越細越好。這也導致積弊的形成,那就是每個部門都不太願做部門以外的工作,每個官員都不願意去做法律以及行政規定以外的事情,看起來是有責任感,實際上是沒有擔當精神。現在,日本社會又意識到改革行政體制的重要性,進一步克服官僚主義弊病的問題已提上日程。可以這樣講,日本的官僚體制每逢大災大難就遇到一次“大考”,所幸的是每場“大考”都能帶來一定的進步。

  (來源:環球時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