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爾街有一句諺語:“股價一掉,官司就到”。該資深律師告訴記者,從他的經驗來看,只要有欺詐傳聞或者信披不全面的公司,基本都會遭遇股東集體訴訟。
在美國,中小股民集體起訴上市公司並不用出錢。因為訴訟一旦能夠和解或者取得勝利,那麼和解費或者賠償金中的20%至30%就歸律師所有。上文提到的華爾街資深律師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集體訴訟中的雙方都樂於和解。因為原告的目的就是獲得賠償,和解金進賬即能滿足,而原告律師選擇和解可以少花力氣。被告則害怕敗訴,因為敗訴需要本人承擔賠償責任,在大部分情況下,和解的費用是可以部分或者全部被保險理賠,所以很多律師非常樂意主動去發起這樣的官司。”
對於被訴的上市公司來說,訴訟除了影響股價、可能需支付部分和解金外,還是一場耗時耗力的漫長“拉鋸戰”。例如,阿里巴巴就曾被指控信披不充分,隱瞞監管機構對其打假能力的警告。儘管美國當地法院一審駁回了原告起訴,認為阿里巴巴的信息披露“準確而坦誠”。但是,經過四年的鏖戰,這場訴訟案還是以和解結束,和解總金額達3.25億美元,創下了中概股在美集體訴訟案有史以來實際賠償的最高紀錄。
同樣遭遇的還有拼多多,2018年在剛上市5個交易日,拼多多就遭遇美國資本市場集體訴訟。六家律師事務所宣布將代表拼多多投資者展開調查和集體訴訟,以追回投資損失。起因就是,中國媒體報道第三方在拼多多網站上銷售虛假商品,引起中國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對拼多多展開調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