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有餘力的同學獲得更豐富的知識,還可以考慮借鑒其他的相關視頻和教學內容。國外有許多優秀視頻教學內容,可以經過一定的處理後分享給學生學習。考慮到並非所有人都能靈活應用英語,所以我增加了雙語字幕,目的依然是希望大家能理解素材的內容。
以學為中心,如果沒有配套的教學內容,其實很容易變成一句空話。我一直希望找到一個好方法,讓學生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學習。比如,以多種方式和形式發布學習素材。我的課程通過教學平台發布視頻和測試題,通過微信發布圖文課件——將視頻中講的每一句話變成文字,在喜馬拉雅聽書發布語音,這樣就可方便學生在各種場景下學習。如果不想看書,直接學習視頻課程;如果身處嘈雜環境(比如地鐵、食堂),可以看字幕;如果想快速學習,可以直接看微信圖文版中的文字。我今年還在準備嘗試一個更有挑戰性的事兒,在抖音上快速講解重要知識點,以學生喜歡的方式言簡意賅地傳授一個知識,充分體現以學為中心。
有了網絡課程,有了手機課堂,我想有關手機是否能進課堂的爭議不再是一個問題了吧。正如北京大學張頤武教授所說,手機正成為人體的一個新器官,是小孩到了高中以後長出來的一個器官。從我自己的網絡教學實踐來看,80%左右的學生會選擇使用手機來學習網絡課程。
碎片化的知識,不值得吐槽,也許是時代給我們的饋贈
有些網絡課程就是直接錄播上課的內容,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還有些課程,只有簡單知識點的講授,讓許多老師對知識的系統性產生了懷疑,被歸為碎片化知識,甚至受到詬病。但是,碎片化知識通過連續的新鮮內容,不斷刺激你的大腦,讓你始終處於“又知道了新東西”的喜悅中,從而難以自拔。我絲毫沒有看出這有什麼不好。如果我們都是通過“知道新東西”的喜悅和刺激來了解其他學科,重構我們個性化的知識體系,有何不可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