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工程師”,也是“泥瓦匠”
編纂工作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牽頭,最高法、最高檢、國務院法制辦、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法學會等五家單位參與。2015年3月31日,民法典編纂確定採取兩步走策略:第一步編制民法總則,第二步整合其他民商法律為民法典。
這一年,魏振瀛已經82歲,雖然不是直接參與的立法專家,但仍然為民法典出謀獻策。
“前輩為後輩開路,帶著後輩往前走。民法典編纂過程,也是一代代民法學者的接力跑。”今年48歲的王軼說。
在39歲的孟強看來,編纂民法典就類似於“修小區”。
民法典是“高檔小區”。孫憲忠介紹,只有地位重要、涉及內容豐富,同時具備科學性、體系性的法律才能稱得上“典”。
特殊的是,這次民法典編纂並不是另起爐灶、推倒重來。而是在已經有一棟棟樓房的基礎上,再進行規劃、建設成一個嶄新的小區。
首先的難題是圍墻該怎麼建?哪些樓該進小區,哪些不該進?
2017年,中國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組織學者,歷時近一年,五易其稿,完成了一個七章、九十六條的知識產權編專家建議稿,並召開了多次專家研討會,呼籲知識產權編入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