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軼總結說,不同觀點的碰撞正是民主立法和凝聚共識的過程。民法典編纂剛提上日程時,很多學者都覺得如果不是自己想的那種民法典就是不好的民法典。只有經歷一次次討論,民法典才能“生長”得更好。
楊立新統計過,本次民法典編纂新編或修改了588個條文,約占總量的一半。每一次修改都不容易。楊立新記得有一場會,持續了兩天半,辯了三輪,每次都是一個多小時以上。
也有誰也說服不了誰的時候。孫憲忠總結這次民法典編纂總體順利時,第一點便歸功於中央堅強有力的領導。他說:“很多時候,靠的是中央的及時決斷,打破學者們討論的僵局。”
民法典早已不止是“宣言”
直到五月,孫憲忠還在給民法典草案“挑毛病”。在一次接受採訪的路上,他還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相關負責人提建議。有人勸他說,民法典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不能為所謂的完善而猶豫不前。
孫憲忠覺得,既然生逢這個歷史時刻,再怎麼講究民法典質量都不過分。
在一次講座中,孫憲忠把憲法比喻成高高飄在空中的旗幟,把民法比喻成踏在大地上的“腳步”。雖然每一步看起來都平淡無奇,但正是這些扎實的腳步,把國家的治理目標落實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