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25日電/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報道,本期嘉賓
鄭 宇 北京市通州區委常委、區紀委書記、區監委主任
羅瑞勤 江蘇省儀征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
李偉成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委常委、區紀委書記、區監委主任
日前,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通報的上半年全國紀檢監察機關監督檢查、審查調查情況顯示,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談話函詢17.8萬件次。談話函詢,是嚴格日常監督,讓紅臉出汗成為常態的重要手段。談話函詢不是普通的談話談心,更不能搞成“函來函往”,必須從全面從嚴治黨政策策略的層面去認識落實。但在基層,仍然存在認識不足、政策把握不准、制度不夠規範等影響談話函詢質量的問題。如何進一步精准規範運用談話函詢?我們採訪了部分地方紀委監委負責人。
問:談話函詢質量不高直接影響第一種形態運用效果,在具體工作中有哪些表現?
鄭宇:談話函詢,既是處置問題線索的重要方式,也是落實第一種形態的重要抓手。但有的人認為,談話函詢的都是“小事”,要麼隱而未發,要麼不疼不癢,談個話、發份函,就能了結。而這背後反映出的恰恰是認識不清、把握不准、落實不力等問題。相比較而言,談話函詢所涉問題與審查調查相比,雖然程序相對簡單,但處置起來決不能簡單化。
羅瑞勤:談話函詢質量不高,是對如何堅持“懲前毖後、治病救人”方針,營造良好政治生態思考不深、把握不准。比如有的怕挨批評、擔責任,在線索處置上“寧嚴勿寬”,本該了結的線索不敢了結,本該談話函詢的卻進行初步核實,運用第一種形態在深度、廣度、力度上還有欠缺,“一函了之”問題比較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