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傳統的跨境資本流動管理,宏觀審慎政策更適合管控資本跨境流動風險。金融全球化背景下,跨境資本流動具有順周期性,極易引起風險的跨部門傳染,對實體經濟和金融體系產生衝擊,並進一步誘發系統性金融風險。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PA)框架下的跨境資本流動管理從全局性視角出發,通過遠期售匯風險準備金等逆周期調節工具,有效應對跨境流動風險在金融體系中的傳導以及通過對市場信心的衝擊而產生的全局性、系統性風險。與此同時,宏觀審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跨境資本流動過熱對貨幣政策的衝擊,從而確保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有利於促進宏觀經濟的穩定。
通過貨幣政策與宏觀審慎政策的協調配合,使得雙支柱調控框架能有效發揮整體效力。一方面,宏觀審慎政策在緩解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同時,也可以保障貨幣政策傳導渠道通暢;另一方面,貨幣政策可以對資產價格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到金融體系的穩定性。現實中,貨幣政策的總量調控可以為宏觀經濟的穩定運行提供一個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宏觀審慎政策則可以通過定向調控,有效解決金融體系中的結構性失衡問題。由此,在雙支柱調控框架下,貨幣政策與宏觀審慎政策之間可以相互促進、互相補充,從而進一步增強宏觀調控的效力。
進一步完善雙支柱調控框架
文章提出,“十四五”時期,為了更好地促進宏觀經濟發展,可以從以下方面進一步健全雙支柱調控框架。
第一,引入跨周期宏觀金融調控理念,注重長短期調控相結合。堅持“跨周期”和“逆周期”並行,就是要在現有的雙支柱調控框架中,同時關注短期經濟金融波動和中長期的結構性、趨勢性改變。此外,需要考慮雙支柱政策的延續時間和覆蓋效果,既要針對短期衝擊,強調貨幣政策與宏觀審慎政策的協調配合,以維持合理的宏觀經濟增長水平,又要識別中長期的政策傳導效應,在結構調整和結構優化中努力實現“防風險”和“穩增長”兼顧。
第二,加快貨幣政策從數量型調控為主向價格型調控為主的轉型,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利用市場化手段確定利率走廊的上下限,借助公開市場操作,影響市場基準利率的變動;進一步疏通金融市場利率傳導渠道,提升貨幣政策的傳導效率。與此同時,繼續豐富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箱,引導金融資源精准流向實體經濟,特別是要加大對製造業和民營中小微企業的資金支持力度。
第三,健全宏觀審慎政策操作框架,明確“政策目標”“政策工具”“政策協調”三個核心內容。就“政策目標”而言,金融穩定是最終目標,而具體的盯住目標可設定為分層指數化的金融穩定目標體系,以兼顧總量和結構性問題的監測和判斷。就“政策工具”而言,應針對更多的金融活動,豐富現有的宏觀審慎政策工具,並建立配套的工具使用指南,從而提升宏觀審慎政策的科學性、可靠性和針對性。就“政策協調”而言,應加強雙支柱政策框架協調的理論研究,探索雙支柱調控框架協調的量化評估體系,逐步健全有效的雙支柱調控框架協調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