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28日電/據人民日報報道,侵權現象時有發生,維權困難重重——
在線教育需補上“版權課”(網上中國)
作為打破時間、空間限制的新型教育方式,在線教育近年蓬勃發展。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用戶需求更是迎來井噴式增長,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10月份,今年在線教育企業新增8.2萬家。另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3月,中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已達4.23億,較2019年6月增長82%。面對發展機遇,在線教育行業內侵權現象也接踵而至。如何保證在線教育版權不受侵害?這一話題引人深思。
盜版泛濫的“重災區”
官網價值3000元的外語課程,有些網店只賣“9塊9”,通過網盤即可保存;來自不同機構的文字資料被整合進“學習包”,點開鏈接就能下載……如今,這些現象越來越普遍,成為部分商家或個人增加流量、吸引消費者的手段。
不少人提出疑惑:線下生活中,私自複制書籍內容並對外兜售,是侵權行為;那麼,線上未經許可傳播課程、資料是否侵權?
“在線教育課程中的視頻、課件、文字內容等一般屬於《著作權法》中所述的‘作品’或‘錄音錄像製品’,受到《著作權法》保護。”中倫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趙剛律師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上述行為構成侵權。
趙剛指出,除此之外,在線教育行業還存在更多侵權形式:抄襲其他機構編撰的題庫或者真題解析,形成本機構在線教學的教輔材料;在教學視頻中穿插具有版權的影視及音樂作品;主講人使用原單位為其錄制的視頻授課……傳播者利用他人原創作品謀取私利,侵犯原作者複制權、信息網絡傳播權、放映權等,損害原創內容作者的正當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