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將內容直接“搬運”,短視頻創意和形式的模仿也引起爭議。
1月24日,知名短視頻作者房琪發布比對視頻顯示,另一位有著470多萬粉絲的短視頻作者發布的部分視頻在創意、文案、場景上與其作品高度雷同,引發網友關注。
房琪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不論是法律法規還是平台規則,對於短視頻是“模仿”還是“抄襲”都存在模糊地帶。“有的人覺得維權是小題大做,有的人甚至認為維權是在‘以大欺小’,但很少有人知道,一條優質短視頻背後究竟要投入多少精力和心血。”房琪說,對維權者來說,時間成本和訴訟成本都太高了,這在客觀上給侵權者留下了“灰色空間”。
不少業內人士表示,雖然多家短視頻平台已經設置防抄襲機制,但在互聯網環境中,原創作品被侵權的形式多樣、手段隱蔽、內容分散,給原創保護帶來了更多挑戰。
屢屢違法的背後是高額利潤的驅動
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多次約談相關短視頻平台,要求平台約束侵權行為,但收效並不明顯。不少“搬運號”被封禁後,換個“馬甲”繼續侵權。屢屢違法的背後是高額利潤的驅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