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10日電/據上海證券報報道,上海證券報記者近日從業內獲得的一份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共有5家保險公司不滿足《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定》(下稱《規定》)中的“償付能力達標公司”條件。而在其餘償付能力達標公司中,也有13家險企處於監管紅線邊緣,償付能力補充壓力“山雨欲來”。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保險公司補充資本的渠道雖然多樣,但真正適合中小保險公司的卻不多。從近兩年的實踐來看,股東捐贈是一種低門檻、靈活易操作的資本補充方式,漸次成為中小險企資本補充新的“流行趨勢”。
5家不達標 13家經營受限
今年3月初開始執行的《規定》強化了對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監管要求,保險公司需要同時滿足“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於50%,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於100%,風險綜合評級在B類及以上”三大條件,才是償付能力達標公司。
絕大多數保險公司都滿足上述條件,成為償付能力達標公司。但也有個別公司因為其中一項或多項因素不合格,而淪為償付能力不達標公司。其中,安心財險由於三項指標全部不合格,償付能力嚴重不足;渤海財險、中法人壽、前海人壽及合眾人壽4家公司因為最近一次風險綜合評級被評為C類或者D類,不滿足“風險綜合評級在B類及以上”的要求,成為償付能力不達標公司。
對於償付能力不達標公司,監管部門將根據其風險成因和風險程度採取針對性的監管措施,包括限制“董監高”薪酬水平、限制向股東分紅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