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程方平同樣認可目前師德師風建設已有較為完整的制度和規範建設,但仍然存在一些細節問題。
程方平提出,目前對教師職業行為的規則約束是比較空的,缺乏對具體違反師德情況的針對性規定。對於投訴教師的具體規則也沒有進行相應的規定。另外,目前的教師職業行為準則中並未區分基本道德和專屬的教師道德。“基本道德是所有人都應當遵守的道德底線,而教師道德主要涉及教育教學以及師生和家長關係。建設師德師風,應該對教師道德的規定更專業化。”
那麼,未來應該從哪些層面開展師德師風建設,把“害群之馬”及時清除出教師隊伍?在專家們看來,這是一個需要教師、學生、家長、社會等多方合力的過程。
儲朝輝認為,對於教師個人而言,這是個人素養和職業能力的問題。教師應該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爭做“良師”,而不是追名逐利的“名師”,應該積極接受培訓,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
姚金菊建議,在教師已有的政治素養、專業素養外,加強教師的教育素養、師德素養、法治素養。教育素養是教師作為教育工作者的素養,要理解教育規律,認識教育對象,尊重學生人格,樹立育人目標。師德素養是教育法、教師法規定的教師作為履行教育教學職責專業工作者的要求。教師要有法治素養,發自內心地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才能夠依法執教、依法從教。
姚金菊還提到,要注意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法治因素,將師德師風建設的科學評價、負面懲戒與正向激勵結合在一起,加強師德師風事前教育,引導教師認識到,在教書之外還承擔著“育人”的使命,立德樹人是根本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