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宏賓是北京理工大學自動化學院教授,當時他剛榮獲2017年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馬宏賓以Uber事件為導向,為現場觀眾解析自動駕駛面臨的四大困難,並提出自動駕駛面臨的四大“坑”,即法律追責、心理因素、落地成本和商業盈利問題。
Uber事件發生在馬宏賓演講的一個月前,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坦佩市,一輛Uber自動駕駛汽車在行駛中撞死了一位行人。這起事件也成為了全球首例自動駕駛汽車致人死亡事故。不過,數日後,該州檢察官表示,Uber公司不負刑事責任。
自動駕駛的安全成了全球關注的一個新問題。僅僅在Uber致行人死亡後不到一個月時間,我國工信部,聯合公安部和交通部發布了國家級的《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範》。這也被稱為我國自動駕駛領域的首部法律規範。
馬宏賓告訴新京智庫,如今這四大“坑”依然存在。整體上來講,在技術的底層,多年以前領先的公司基本上都已經“跑通”了。但“就技術框架體系而言,到目前為止沒有根本的變化”。
馬宏賓也承認,隨著這三年來競爭越發激烈,尤其是互聯網企業的加入,在局部的技術實現上,包括細節優化、數據地圖、硬件加速等方面,“還是有不少進步,但這些進步都是局部的”。
羅蘭貝格汽車團隊執行總監時帥向新京智庫介紹,從硬件上來說,主要有控制芯片和傳感器,如攝像頭、雷達。以計算芯片為例,目前領先廠家的高端芯片單就算力上來說,已經可以滿足L4級自動駕駛,但核心瓶頸依然沒有得到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