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煙是一種疾病 需科學介入更需“群體改變”
在無煙政策的推行下,伴隨人們健康意識逐步提升,公眾對於煙草的態度和行為也在發生改變。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開展的成人煙草監測數據顯示,近年來戒煙者在所有吸煙者中所占比例大幅提升,從2014年的14.9%到2019年的31.3%,提高了16.4個百分點。
專家介紹,煙草中的尼古丁成癮性很高,戒煙難度大,單靠個人的毅力幹戒,失敗率在90%以上。據北京市控煙協會的調查,中國有28%的吸煙者在過去6個月內曾計劃戒煙,而其中真正採取行動的只有19%。而在日本和韓國,因為有醫保政策的支持,有戒煙意願的人,後面6個月中50%都採取了戒煙行動。這說明戒煙政策會對吸煙者產生重大影響,戒煙障礙是影響戒煙者行動的問題所在。
有著20餘年煙齡的李先生表示,自己上學時,宿舍8人中有6個抽煙,在其他人長時間不斷慫恿下,自己還是沒把持住加入了煙民的行列。“知道抽煙對身體不好,但有時候就是忍不住想抽兩根,尤其是晚上和朋友吃飯喝酒的時候。”李先生說,“別人給你遞煙,你不抽好像又不合群。煙癮上來了,高興了要抽,不高興也要抽,怎麼都有理由。”
李先生說,戒煙的過程很艱難,身體也出現過一些不適的反應,很多次都想複吸,如果不是在正規的戒煙門診進行科學戒煙,靠自己的意志可能根本無法成功。
“吸煙是一種群體行為,戒煙也需要群體改變。”崔小波說,控煙環境和無煙立法的建設是戒煙者的重要動力來源。無煙環境立法、警示煙盒包裝、提高煙草稅和卷煙價格、禁止煙草廣告和促銷政策,都能夠促使吸煙者下決心戒煙。“沒有環境壓力下要實現戒煙成功幾乎是不可能的。”
控煙戒煙也需政策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