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段文字、一幅幅圖畫猶如星星之火,照亮了蘇區兒童的成長之路。戰場上槍林彈雨,紅軍戰士在血與火的洗禮中不懼生死,守護著列寧小學內的一方淨土。“那時,只要想讀書,任何人都可以去列寧小學上學。”
這是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崇賢鄉霞光村101歲老人溫家俸多次提及的一句話。1931年,這個農民家庭出身的孩子走進列寧小學,接受知識的熏陶。
此後的一年多時間裡,溫家俸每天清晨去讀書,到了下午就和同學們一塊去村口放哨。和溫家俸一樣,全班30名學生在這裡學習了語文、數學、生活常識、唱歌等各類課程。
知識改變命運。1945年,師範畢業的溫家俸成了一名老師,從此教書育人、桃李滿天下,直至退休。
憶起往日歲月,溫家俸老人唱起了曾經學過的歌曲:“農村大革命,殺土豪,斬劣紳,一個不留存,建設蘇維埃,工農來專政……”
老人嘴角微微顫抖,歌聲鏗鏘有力,仿佛回到在列寧小學讀書時。
由於蘇區兒童教育的蓬勃發展,當年與溫家俸一樣受益的孩子比比皆是,大部分適齡兒童都得到了免費上學的機會。瑞金市委黨史辦介紹,據1934年1月統計,僅江西、福建、粵贛三省就有列寧小學3052所,學生89710人,先進縣學生入學率達60%,而當時在白區號稱教育最發達的江蘇省也只有約10%。如今,贛南老區繼續加大教育投入,讓孩子從“有學上”到“學得好”。位於興國縣長岡鄉的長岡鄉調查會會址,蘇區時期是一所列寧小學。不足100平方米的屋內,整齊擺放著講台、課桌、課椅。不遠處,沿襲了“列寧”二字的興國縣列寧學校,傳來孩子們的琅琅讀書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