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阿富汗再次成為全球恐怖分子的避風港,美國可能還會重返此地,但即便如此,美國也應該讓阿富汗人解決阿富汗的問題。” 傅立民認為。
如何理解美國在阿富汗的“厄運”?20年的“反恐戰爭”給美國帶來了什麼?未來地區權力真空誰來填補?傅立民在7月1日的採訪中對這些問題做出了回應。部分採訪實錄整理如下,以饗讀者。
“一個國家永遠不能實現一個無法定義的目標”
澎湃新聞:幾乎所有人都說,美國在阿富汗失敗了。我們如何理解美國在阿富汗的失敗,或者如您在書中所說,美國在阿富汗的“厄運”?
傅立民:戰爭最初是美國對“9•11”襲擊的報復行為,因為襲擊由“基地”組織發動,而他們的總部在阿富汗。最初美國有兩個明確的目標,一是抓捕或擊斃“基地”組織領導人,從而消除他們對美國構成的威脅;二是推翻塔利班政權,從而表明幫助或教唆針對美國的恐怖主義行動的後果會是致命的。
2001年底,隨著托拉波拉戰役(編者注:2001年12月6日至17日美國及北約盟國對“基地”組織總部發起的戰役,目標是俘獲或擊斃本•拉登,但本•拉登逃匿)的進行,這些目標已經基本實現。然而,那時在這種成功的鼓舞下,沒有經過任何大的討論,美國改變了方向,開始追求一系列更廣泛的目標,這些目標通常被概括為“國家重建”。
但諷刺的是,美國的大部分努力都是在複制上世紀80年代蘇聯占領軍在阿富汗的所作所為。事實證明,無論是美國還是蘇聯,在阿富汗的重建都同樣不成功。戰爭的成功是通過政治目標的實現來衡量的,但重建的目標從來沒有明確的定義。一個國家永遠不能實現它自己都無法定義的目標。
澎湃新聞:美國重建阿富汗為什麼失敗了?一些人可能會把原因歸結於所謂的美國或者西方民主模式失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