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4日電/據央視新聞報道,近日,雲南省祿豐市發現多個因大雨衝刷顯露出的恐龍化石骨架,中科院聯合當地恐龍化石保護中心展開恐龍化石科學考察工作。
目前,當地共發現兩具珍貴的恐龍化石,其中身型較小的一具已完成前期發掘,正在進行修復。科學家和當地化石保護部門採用了邊發掘、邊修復的方式,對另一具恐龍骨骼化石進行保護性勘察。目前,這具恐龍化石的頸椎存在缺失,頭部也暫未找到,現場工作人員也擴大了作業面,進行更大面積的搜尋。
經科學家初步判斷,該化石為一條成年恐龍,屬於侏羅紀早期的祿豐龍屬。但具體是祿豐龍屬裡哪一種,還要等待進一步的科學研究才能最終判斷。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 尤海魯:化石是很寶貴的資源,如果我們發現一具恐龍化石不進行及時的發掘、保護,很容易風吹日曬風化掉了,就再也沒有了。通過對恐龍的研究,我們可以了解地球生物的演化,也可以理解生命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1938年,在雲南祿豐,中國人第一次自己發掘出了恐龍化石標本——“許氏祿豐龍”。因此,祿豐被稱為中國恐龍的故鄉。祿豐的地下,至今還埋藏著大量遠古恐龍化石。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在國慶期間將對此次發掘工作進行追蹤直播報道。為了能夠更好地讓觀眾身臨其境地感受侏羅紀世界,總台在直播中搭建了沉浸式混合現實系統,實現野外互動直播,讓正在挖掘的恐龍原地複活,栩栩如生地站在觀眾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