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愛心眾籌容不下“釣魚”生意
http://www.CRNTT.com   2021-11-01 15:36:46


  中評社北京11月1日電/據光明網社評,近日,有多名網友在網上發布文圖曝光,稱其在微博熱門文章評論區,總能看到評論區有人留言說救救生病孩子的相似文字,點擊這些用戶的主頁往往會看到標題均為“水滴籌(或輕鬆籌)鏈接發微博就被屏蔽不得已用這種方式求助大家”的文章。文章中會放一些患兒的照片和病歷等個人信息,並在文末附上一個支付二維碼。多篇文章的配圖一模一樣,就是收款碼變了,轉評里還有“捧哏”的人。

  一模一樣的文案,一模一樣的小作文,甚至連生病的孩子都一樣,唯一不同的就只有收款碼……這些批量複制的“求助信”,不得不讓人提高警惕。實際上,不少網友已經因此上當。求助信息中命運多舛的孩子,總是能擊中善良之人內心最柔軟的地方,但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孩子的信息雖然是真實的,卻早已被別有用心者所盜用,大家的愛心捐助最終流向的只是黑心人的腰包。如此喪盡天良的勾當豈止是無恥,嚴重者已經涉嫌詐騙。

  日常生活中,虛構悲情故事進行“乞討”式詐騙的事情屢見不鮮,拙劣的表演不僅是一種赤裸裸的欺騙,更是對公眾慈善信心的沉重打擊——因為分不清真偽,不少人不得不選擇避而遠之。這使得真正的求助者更加步履艱難,難以被信任。同樣的事情發生在網絡空間,對公眾慈善信心的打擊和傷害將會更大——消費公眾愛心的人連故事都不用講,僅憑複制粘貼就能搞定一切,然後坐等上當受騙者主動送上門來。當愛心眾籌成了“釣魚”生意,那些真正有需求的人無疑是最大受害者。

  針對此類詐騙行為,水滴籌表示已將用戶舉報線索移交警方,並協助支持警方對這類違規行為進行打擊。在協助警方實施打擊的同時,網絡募捐平台的責任顯然不僅於此。克隆“求助信”之所以具有迷惑性,是因為這樣的騙局都以真實案例為模板,盜用了真實的籌款案例及患兒信息。由此帶來的問題是,真實的籌款案例和患兒信息為什麼會被輕易盜取?如果網絡募捐平台能加強針對敏感信息的技術保護,騙子四處複制粘貼的難度無疑會加大很多,類似的騙局也不至於如此肆無忌憚。有鑒於此,不妨針對籌款案例及患兒信息進行加密處理,不給騙子留下可乘之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社交媒體在此類騙局中到底應該承擔什麼樣的責任?根據以往網友截圖內容顯示,多個不同名字的微博用戶曾發布過這篇題為《水滴籌鏈接發微博就被屏蔽不得已用這種方式求助大家》的同一篇文章。騙子連文章標題都懶得修改,如此簡單粗暴的方式,何嘗不是對社交媒體的一種諷刺——為什麼不能將克隆求助信拉入黑名單,同時按圖索驥鎖定幕後黑手?如果封禁詐騙信息“對事不對人”,如何保證騙子不會卷土重來?提醒網友“不要通過第三方收款渠道支付任何資金”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平台不能給私下轉賬的行為提供任何機會。

  發動個體的力量、匯聚成社會善意的愛心捐助方式,現在已經得到了人們的廣泛信任和認可,公眾不僅為身處不幸之中的人掬一把同情淚,而且不吝於為他們奉上滴水之援。愛心眾籌的過程中,滴水成河頗為不易,但黑色產業鏈卻蛀空了愛心堤壩,使愛心捐款面臨管湧決堤的危險。如果眾籌平台成為消費愛心的舞台,“講故事”成為騙取錢財的法寶,又有多少愛心經得起荼毒和傷害?那些真正深陷困境的人,又該如何找到可以信賴的平台?

  反思愛心眾籌中的種種騙局,加大打擊力度毋庸贅言。在此基礎上,眾籌平台和社交媒體也有必要扎緊各自的籬笆,最大限度地保護好求助者的信息,才能盡最大努力呵護公眾參與慈善的信心。讓“編故事”的人付出法律代價,不給“講故事”的人以可乘之機,才能避免民間慈善的愛心被揮霍,共同搭建起社會愛心傳遞的堅實保障。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