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9日電/據經濟日報評論,近日,券商三季報正式披露完畢,在三季度市場活躍度進一步提升的背景下,頭部大型券商盈利水平繼續高增,“強者恒強”態勢盡顯。相比之下,中小券商業績增長乏力,甚至出現下滑。
業內人士指出,我國證券業長期存在同質化問題,券商之間缺乏差異化和特色化,大型券商的優勢愈發明顯,行業營收、利潤集中度提高,中小證券公司生存空間進一步被壓縮,同時,隨著外資券商加快入局,如何建立自身獨特的競爭優勢,已成為中小證券公司的必答題。
證券行業競爭愈發激烈
在三季度市場交投持續活躍的帶動下,多家券商業績表現搶眼。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從申萬二級行業證券分類來看,48家上市券商2021年前三季度業績已完全披露,合計營業收入達到4920.06億元,同比增長22.85%;合計實現歸母淨利潤1565.13億元,同比增長24.16%。大部分券商業績上升,然而中小券商多家業績下滑。
券商之間的業績分化愈發明顯,頭部券商馬太效應顯現。有15家上市公司營業收入超過百億元,共實現營業收入3675.12億元,占上市券商總營收的74.70%;這15家券商歸母淨利潤1193.08億元,占上市券商總利潤的76.22%。
值得關注的是,在證券行業景氣度整體向好的背景下,依然有財通證券、東興證券、華林證券等7家券商營業收入出現同比下降,同時還有華鑫股份、國海證券、山西證券等13家券商歸母淨利潤也出現同比下滑。
業績出現下滑的上市券商主要集中在中小券商,可見在“大而美”券商大步向前發展的同時,部分中小券商的發展已成為擺在眼前的難題。<nextpage>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在同質化競爭嚴重的背景下,頭部大型券商憑借資本金、品牌、渠道等優勢快速發展,而部分中小券商因缺乏自身的競爭優勢面臨發展困境、乃至生存危機。
此外,今年以來,外資券商加速布局中國市場,進一步加劇證券行業競爭態勢。截至目前,外資控股券商已擴容至9家,包括高盛高華證券、瑞銀證券、摩根大通證券(中國)有限公司、摩根士丹利證券(中國)有限公司、野村東方國際證券、匯豐前海證券、星展證券、大和證券(中國)有限公司、瑞信證券(中國)有限公司。
“隨著我國金融領域逐步開放,證券行業也必將迎來外資券商的競爭,這自然會衝擊現有券商的市場競爭格局,在同質化競爭已給不少券商帶來較大壓力的同時,國內中資券商特別是中小券商將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在此情況下,只有加快轉型,實施差異化競爭戰略,實現提質增效,才能在競爭中保持優勢。”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表示。
事實上,券商過去僅憑牌照就可以躺贏的時代已經結束。“券商行業同質化的困境主要在於金融機構本身是牌照導向制,金融牌照的同質性必然導致行業內不同公司的收入形式和收入結構具備高度相似性,但是從各家公司的客戶禀賦、業務特色和競爭策略來看,不同公司具備明顯的比較差異。”興業證券非銀研究員徐一洲表示。
同質化競爭下傭金持續走低
我國證券業多年來高度依賴股票市場,業務同質化較高。近年來隨著行業競爭不斷加劇,經紀業務、承攬承銷業務、信用業務等陷入價格戰,行業平均手續費、傭金持續走低。
以傭金率為例,川財證券報告顯示,2020年證券行業實現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淨收入1161.10億元,行業平均傭金率約為0.026%,較2016年的約0.043%下降0.017個百分點。<nextpage>
近年來,“低傭金”已成行業趨勢,券商“傭金大戰”也可謂愈演愈烈,從最初較為普遍的千三(0.3%),到萬六(0.06%),再到萬三(0.03%),傭金比例不斷下調。在證券業競爭愈發激烈的背景下,有的券商甚至喊出“萬一開戶”,以加大攬客力度。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從盈利模式看,券商行業“靠天吃飯”的現象依然存在。券商最基礎的收入就是通過傭金賺取收益,這部分收益仍然在券商收入中占比較高,市場行情好,各家券商收益水漲船高,不好的話,就會實施包括裁員、降薪等手段維持自身基本盤的穩定,其背後的主要原因就是券商的同質化競爭,各家業務趨同,商業模式沒有差異化。
在我國A股市場成立初期,交易品種少,主要為場內交易,采取固定傭金制度的模式下,證券經紀業務作為證券公司的主要業務,高昂的費率為證券公司帶來不菲的經紀業務收入,為行業初期快速發展建立了經濟基礎。
但時至今日,經紀業務卻依然是大部分券商收入來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收入來源的單一必定會加劇行業內的同質化競爭,券商進一步轉型,實現差異化、特色化、專業化發展已迫在眉睫,對於中小券商而言更是至關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避免傭金價格戰,早在2019年7月,證監會在《證券經紀業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中明確,證券公司向投資者收取證券交易傭金不得明顯低於證券經紀業務服務成本,不得使用“零傭”“免費”等用語進行虛假宣傳。
證券資產管理有關人士指出,證券業協會為了避免價格戰,鼓勵提高經紀業務質量,將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收入指標納入券商分類評價。指標納入機構經紀及代銷金融產品收入,引導券商經紀業務向財富管理轉型發展。<nextpage>
除了增加傭金收入,為其他業務發展布局也是券商持續加碼攬客的原因。行業的激烈競爭加劇了各家券商對優質客戶資源的搶奪,做大客戶資產規模,已被券商視為未來開展其他業務,持續實現盈利的重要一步。
差異化、特色化發展勢在必行
“各公司要根據自己的比較優勢,提升細分領域的專業能力,走出一條精品化、專業化的發展道路,形成差異化、特色化發展的行業格局。”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此前舉辦的中國證券業協會第七次會員大會上表示,證券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專業化發展道路,在“特色、強項、專長、精品”方面多下功夫。
“差異化、特色化服務必將成為中小型券商轉型方向。”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表示,隨著業務資本化、客戶機構化和服務智能化的演進,券商行業頭部效應加劇。中小券商受制於地域經營明顯、客戶基礎薄弱、盈利模式單一等因素,在與頭部效應加劇的背景下,競爭優勢持續減弱。中小證券公司急需尋求差異化發展,向特色服務型券商靠攏。
從成熟證券市場的情況來看,大中小券商基本都具有自身獨特優勢,形成了差異化發展。“境外的投行每一家幾乎都有各自優勢和品牌。大型投行用品牌說話,同時具備很強的募資能力,資本類業務占大頭,盈利能力很強。中小型投行則專注於深耕某一細分業務領域,比如投行業務,也獲得了市場的認可。反觀國內,很多券商依然在追求小而全,幾乎所有業務都做,沒有專業、精通、品牌化經營,基本上相互模仿。”董登新坦言。
興業證券近年的轉型頗具成效。公司相關人士表示,主要經驗就是結合自身資源禀賦,多措并舉全面提升核心競爭力。比如,切實以客戶為中心構建集團協同業務模式,重塑適應注册制時代的投行業務發展模式等。<nextpage>
粵開證券首席市場分析師李興建議,中小券商未來專注於特定投行業務領域,如ABS和綠色金融等業務發展,通過特定領域業務口碑增強品牌效應;同時,還可以通過優秀的激勵機制和良好的企業文化,吸引優秀人才加盟,增強自身實力同時帶來增量業務;此外,還要進一步增強投研能力,以提供特色研究服務獲取客戶青睞。
談及券商破解同質化競爭,劉向東建議,一是要練好內功,在既有賽道上提高經營效率,切實把規模和業績做上去;二是要瞄准新賽道,找准發展空間,實施差異化策略,如在資管業務上做別人未做成的事情,這就需要進行不斷創新,做到“專精特新”也是有立足的一席之地;三是仔細研判政策走向,充分把握和挖掘政策調整的重要機會,如北交所成立等重大機遇,積極做精做細,確保在新政下獲取更大的發展機會。
李興也指出,北交所的設立將直接利好券商,特別是有利於券商投行和財富管理等核心業務的發展。北交所將總體平移精選層各項基礎制度,上市公司由創新層公司產生,同步試點證券發行注册制,有利於拓寬券商投行業務賽道,特別是對於此前大力布局新三板業務的部分中小券商而言,北交所上市公司業務或將帶來彎道超車機遇。 |